往届回顾
1.太原人口:
据2019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6.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0.36万人,增加5.09万人;乡村人口65.83万人,减少1.05万人。城镇化率85.25%,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男性人口223.16万人,女性人口223.03万人,性别比为100.06∶100。全年出生人口5.07万人,人口出生率11.42‰。
2.太原行政区划:
1949年3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电令,太原市与晋中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太原市政府,属华北人民政府领导。市政府驻榆次县小北门外天主堂。管辖待解放的内八区、外八区和三专区19个县。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当天,太原市政府移驻市内精营东边街13号后,随即复核了民国时期太原市的行政区划,16个区中有5个区的辖村较前稍有变动。
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改太原市为省辖市。太原市管辖的三个专区、19个县交山西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0年2月8日,并8个区为4个区。原内一、内二区合并为第一区,区政府驻活牛市;内三、内四区合并为第二区,区政府驻典膳所;外三、外四区合并为第三区,区政府驻上北关;外一、外二区合并为第四区,区政府驻桥头街。4月26日,为成立东、西山工矿区,从阳曲、晋源县划入9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其中从阳曲划入小返、瓜地沟、白道、晒庄、王封、北头、冀家沟7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从晋源县划入黄冶、冶峪2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8月28日,东、西山工矿区暂不成立,新置第五区,区政府驻阎家沟,辖汾河以西地区全部村庄。
1951年4月2日,汾阳专区的晋源县划归太原市管辖,共计划入59个行政村,151个自然村。8月2日,撤销晋源县建置,将县辖汾河以西地区设立第六区,区政府驻晋源;汾河以东地区设立第七区,区政府驻北格。8月29日,从阳曲县划入太原市区12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其中向阳、兰村、呼延、横渠、南下温、西村、土堂、张村、杨家村9个行政村划归三区管辖;马头水、马角、圪垛3个行政村划归七区管辖。
1953年3月13日,从阳曲县、榆次县、清徐县划入14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其中将阳曲县划入的庄子上、李家山、阳曲等7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划归三区管辖;将榆次县划入的孟家井、董家庄、岗头等7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划归四区管辖;将清徐县划入的吴家堡自然村划归七区管辖。11月26日,全市进行划分乡镇工作,将126个行政村合并划分为4个镇,70个乡,分属三、四、五、六、七区管辖。
1954年1月2日,撤销第四区建置,将东五龙口、杨家峪、港道、孟家井4个乡划归三区;将马庄、狄村、亲贤等7个乡划归七区。将第七区改为第四区,区政府移驻小店。6月4日,将原以数序命名的各区名称,改为以驻地或方位命名。即一区改为南城区,二区改为北城区、三区改为新城区、四区改为小店区、五区改为万柏林区、六区改为晋源区。9月17日,从阳曲县划入柏板、北山头2个乡,19个自然村,归新城区管辖。
1955年12月22日,全市36个行政街改建为36个街道办事处。
1957年3月12日,撤销新城、小店、万柏林、晋源4个区的建置,成立郊区。原4个区辖的28个乡,7个镇,9个街划归郊区管辖。是时,全市共设南城、北城、郊区3个区。
1958年7月14日,从郊区划出南堰、和平路、万柏林、白家庄4个街道办事处,设立河西区,区人民委员会驻新建路。8月29日,从阳曲县划人曹坪、杏林坪、大南坪等7个乡,从交城县划人古交镇和草庄头、岔口、原相等9个乡,改河口工矿区为古交工矿区,区人民委员会移驻古交镇。这时太原市下辖五个区: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郊区、古交工矿区。
1959年1月21日,划出晋中专区所属的清徐县和晋北专区所属的阳曲县归属太原市管辖。2月6日,太原市人民委员会撤销太原郊区建置,原郊区所属区域分别划属南城区、北城区和河西区。是时,太原市共辖二县四区,即阳曲县、清徐县、古交工矿区、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
1960年3月5日,恢复郊区建置,划原郊区的区域归其管辖。6月20日,撤销南城、北城、河西、郊区及其所属街道办事处,划为柳巷、双塔、巨轮等9个区级城市人民公社,由市直辖。同时,将原有街道办事处改为56个城市公社管理区;原四区境内农村公社作为分社分属各城市人民公社管理。古交工矿区、阳曲县各划有8个人民公社,清徐县划有7个人民公社。
1961年5月18日,撤销市属柳巷、双塔、巨轮等9个城市人民公社。划为南城、北城、河西、晋源4个区。四区划有区属25个城市人民公社和26个农村人民公社,古交区、清徐县、阳曲县下划为38个农村人民公社。11月25日,在原西山人民公社的区域,成立西山工矿区,区政府机关驻北寒。12月4日,西山工矿区成立白家庄、杜儿坪、大虎沟、南寒4个城市人民公社。是时,全市辖南城、北城、河西、晋源、西山工矿区、古交工矿区6个区,清徐、阳曲2个县;29个城市人民公社,628条自然街;64个农村人民公社,1408个自然村。
1962年,北城区增设光社、职工新村、古城、迎新4个城市人民公社;南城区新城人民公社更名为文庙人民公社;河西区西铭人民公社更名为东社人民公社。1963年2月18日,撤销西山工矿区建置,将其辖区划归河西区管辖。同年4月1日,撤销晋源区成立郊区。将原晋源区所属的公社和南城、北城、河西区管辖的农村公社划归郊区管辖。4月27日,北城区管辖的上兰城市人民公社,改为农村人民公社,并划归郊区管辖。郊区增设西铭人民公社。
1965年5月28日,古交工矿区增设杏林坪人民公社。是时,全市辖南城、北城、河西、郊区、古交工矿区5个区,清徐、阳曲2个县,32个城市人民公社,628条自然街;66个农村人民公社,1568个自然村。
1970年3月21日,撤销郊区,将其境划分为南郊、北郊两个区。南郊区辖亲贤、黄陵、郝庄等13个人民公社,区革命委员会驻小店镇;北郊区辖新城、向阳、柏板等14个人民公社,区革命委员会驻柴村。
1972年3月21日,娄烦县由吕梁地区划归太原市。辖城关、静游、龙泉等12个人民公社,247个自然村。4月26日,阳曲县增设高村人民公社。8月27日,清徐县增设圪台头、高花2个人民公社。是时,全市辖南城、北城、河西3个城区;南郊、北郊2个郊区及古交工矿区;清徐、阳曲、娄烦3个县。
1979年1月1日,全市32个城市人民公社全部更名为街道办事处。
1980年4月19日,北郊区增设高庄人民公社;阳曲县增设北留人民公社。
1982年1月12日,古交工矿区设立古交街道办事处。5月9日,阳曲县设立新阳街道办事处;8月14日,清徐县设立清源街道办事处。
1983年8月16日,古交工矿区杏林坪公社更名为梭峪公社;北郊区高庄公社更名为西场公社,丈子头公社更名为中涧河公社;清徐县圪台头公社更名为碾底公社,高白公社更名为东于公社;娄烦县罗家曲公社更名为杜交曲公社,双井公社更名为庙湾公社。
1984年5月,撤销全市83个农村人民公社,以原各公社管辖范围划为22个镇、61个乡。同年5月22日,撤销古交工矿区古交、清徐县清源、阳曲县新阳3个街道办事处。11月21日,3个城区增设17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南城区9个,北城区6个,河西区2个(当年除河西区组建了千峰、官地两个街道办事处以外,其余均未组建起来)。
1985年4月25日,北城区增设上兰街道办事处。
1988年7月18日,南城区增设的菜园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老军营街道办事处。12月27日,撤销古交工矿区,设立古交市(县级),行政区域不变。
1989年7月17日,古交市成立西曲、东曲、马兰、镇城底4个街道办事处。
1991年9月14日,河西区成立兴华街道办事处。
1996年,全市辖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5个区,古交1个市,清徐、阳曲、娄烦3个县;41个街道办事处,1174个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61个乡,22个镇,1280个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
1997年5月8日,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五区建置,设立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六个区,并重新划分了区界。
截至2019年,太原市辖6个区,3个县和1个市,市政府驻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69号。
3.太原经济:
2019年,太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28.5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8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518.64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467.39亿元,增长7.1%。
2019年,太原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698元,比上年增长5.6%,按2019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3147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