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展会网【www.123zhanhui.com】 - 会展行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因为专心,所以专业

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贡献了全国10.5%的GDP

时间:2020-11-18 17:23 网址:www.123zhanhui.com 编辑:123展会网
内容摘要:中国工业百强县:40个位于长三角 前十江苏占6席 工业百强县(市)以全国3.5%的县级行政区划数、6.5%的人口以及超过12%的从业人员,贡献了全国10.5%的GDP。 2020年的工业百强县(市)中有96个可划入城市群或经济圈 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过程中,作为基本单元的县...
中国工业百强县:40个位于长三角 前十江苏占6席
 
工业百强县(市)以全国3.5%的县级行政区划数、6.5%的人口以及超过12%的从业人员,贡献了全国10.5%的GDP。
 
2020年的工业百强县(市)中有96个可划入城市群或经济圈
 
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过程中,作为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是关键也是难点。
 
中国信通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年)》(下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含78个县级市、18个县和4个旗,GDP合计达到9.4万亿元。从具体省份来看,江苏、浙江、山东合计占据56席,超过其他省份百强县(市)数量的总和。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工业百强县的分布呈现了我国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大的框架基本已经定型。“未来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提高分工的复杂程度。”
 
 
前十江苏占6席
 
根据报告,工业百强县(市)以全国3.5%的县级行政区划数、6.5%的人口以及超过12%的从业人员,贡献了全国10.5%的GDP、14.8%的工业增加值和15.9%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其中,2020年,江苏、浙江、山东分别入围23个、19个和14个,三省合计达到 56 个。此外,河南、福建、湖北依次为10个、8个和5个,湖南、内蒙古各4个,安徽3个,陕西、河北各2个,贵州、江西、新疆、宁夏、辽宁、广东各 1 个。四个直辖市未参选,而山西、吉林、黑龙江、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西藏、甘肃、 青海均无工业百强县(市)。
 
江苏、福建、浙江、陕西、湖南均有县(市)入围榜单前十名,其中江苏在前十中占了6席,分别是江阴市(1)、 昆山市(2) 、张家港市(3)、常熟市(5)、宜兴市(8)、太仓市(9)。排名第一的江阴和第八的宜兴属无锡市,另外4个皆为苏州下辖县(市)。
 
作为制造业强省,2019年全年,江苏的地区生产总值为99631.52亿元,增长6.1%,离10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其下辖的13个地市GDP均突破3000亿元大关。
 
工业百强县(市)冠军江阴则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重点,2016年以来就实施产业强市首要战略,设立“四个100亿”产业发展基金,累计兑现市级奖补资金超60亿元,为企业降本减负155亿元。前三季度,江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0%。其所属的无锡,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7.49亿元,同比增长2.5%,较上半年提升1.7个百分点,无锡市统计局表示,经济运行呈现出趋势向好、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其中较大支撑来自工业生产的稳步恢复。前三季度,无锡市工业增加值增长3.1%,较上半年提升2.4个百分点。
 
前十包揽4席的苏州,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4%,较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生产企稳向好,主导行业发展稳健。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中的昆山市 、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除了早已划入上海“半小时城市圈”中的昆山,今年随着沪苏通铁路的开通,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地也被纳入上海“一小时城市圈”。该线路全线设赵甸、南通西、张家港北、张家港、常熟、太仓港、太仓、太仓南、安亭西9个车站,使苏州所辖的苏南三地张家港、常熟、太仓终结了“地无寸铁”的历史。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长三角城市群占40席
 
整体来看,工业百强县(市)区域发展呈现东多西少、南强北弱格局。
 
虽然2020年东部入围县(市)数量较上年减少7个,但依然是最重要的强县聚集地,2020年合计达到67个;中部23个,较上年增加6个;西部9个,与上年持平;东北地区1个。
 
同时,工业百强县(市)基本处于各大城市群覆盖范围。2020年的工业百强县(市)中有96个可划入城市群或经济圈,其中,40个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1个位于海峡西岸城市群,10个位于中原城市群,10个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个位于京津冀城市群。从数量上的差距来看,报告认为,我国县域工业发展存在几个问题,包括区域间的发展分化依然显著、产业集聚协同程度有待提升、创新体系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园区管理模式升级较为滞后等。
 
林斐说,城市群和经济圈反映的是我国产业分工的格局,一些城市群和经济圈的节点城市依然发展势头很好。由于现代产业的复杂性,当前的产业分工也和以往有差别。同时,协作也不是无限制的地域扩张,而是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发展配套产业。“目前东部已经形成产业分工和协作,中部还在加快形成的过程中。”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也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县域经济迎来内生增长动力激活的重要机遇期。
 
在生产端,县域转型升级潜力被“倒逼”释放。越来越多的县(市)将通过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并且着力畅通产业链、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水平。
 
林斐认为,当前区域产业转移并不是呈现梯度转移的结构,而是一种网络结构化、以都市圈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城市群架构。“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有功能分工。未来我们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地方生产一个产业就可以了,更注重的是产业之间的配套发展,比如在产业集聚化以后,也讲究服务业等。”
 
一位区域城市经济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在未来发展方面,成长型的县(市)要强化绿色高效的资源开发方式,发展高附加值的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打造若干产业链完整、主业突出的资源深加工产业基地;成熟型县(市)要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引导有实力的资源型企业参与共建,支持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转型发展,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再生型县(市)要引导产业创新发展,实现能源资源粗放利用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变,加快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优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
展会报价
免责申明:
因本网站的展会信息和文章等资讯皆转载、采编自网络或是用户投稿,所以本网站不能100%保证信息的的准确性、及时性,如果您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QQ:253643712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123zhanhui.com/zixun/202011181327.html

展商动态【支持展商投稿】 更多>>

展会网
2025第22届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
2025广州国际汽车技术展览会
2025中国临沂印刷包装展
2025中国生命科学大会暨中国生命科学博览会
2025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会
2025中国国际涂料博览会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涂料展览会
2025第六届雾化物产业链展览会
CCH2025第14届国际餐饮连锁加盟展览会
2025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 (秋季)
2025上海国际别墅配套设施博览会
2025第14届(济南)中国高端酒展览会
2025国际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
2025年第二十三届烟台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
2025第三届深圳国际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博览会
2025首届低空经济博览会(上海)
2025第七届广州国际防务与警备外贸展
2025中国(天津)印刷包装产业博览会
2025年第27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
2025亚洲(夏季)运动用品与时尚展ISPO·Shanghai
2025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箱包展览会
2025第25届上海国际礼品、文创产品及家居用品展览会
2025第21届上海国际鞋业展览会
2025第七届中国(杭州)国际袜业展览会
2025第十届中国(沈阳)国际矿业展览会
2025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
2025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安全产业博览会
2025中国(山西)智能制造工业博览会
2025中国(山西)五金机电展览会
2025中国(山西)自动化暨机床展览会
2025北京国际低空经济及无人机系统产业展览会
2025中国(北京)国际特种车辆与专用装备展览会
2025第14届深圳国际导热散热材料及设备展览会
2025第6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
展会网
展会网
123展会网微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免责声明 | 在线招聘 | 投诉更正 | 我要投稿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福利申请
Copyright (C) 2018-2024 123展会网 www.123zhanhui.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62079号-1
123展会网 - 提供展位预定,门票咨询,展会信息发布,展台搭建,酒店预定,兼职服务,展具租赁等展会行业一站式服务【东莞市盛佳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按月份筛选 查看展会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按行业筛选 查看展会
电子电力 机械工业 消费电子 光电广告 通信物联 建材五金 汽摩配件 能源冶金 环保水务 安全防护 医疗保健 化工橡塑 暖通制冷 印刷包装 交通物流 家居家具 针纺服饰 体育娱闲 礼品工艺 食品饮料 母婴幼童 文化教育 酒店旅游 农林牧渔 贸易商业 百货特卖 其他行业
按城市筛选 查看展会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杭州 义乌 成都 武汉 长沙 东莞 重庆 福州 厦门 南京 青岛 苏州 南昌 西安 中山 临沂 兰州 银川 昆明 贵阳 宁波 合肥 太原 沈阳 济南 东营 长春 拉萨 烟台 廊坊 大连 郑州 南宁 海口 唐山 天津 赤峰 石家庄 哈尔滨 澳门 香港 台湾 其他
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贡献了全国10.5%的GDP
中国工业百强县:40个位于长三角 前十江苏占6席
 
工业百强县(市)以全国3.5%的县级行政区划数、6.5%的人口以及超过12%的从业人员,贡献了全国10.5%的GDP。
 
2020年的工业百强县(市)中有96个可划入城市群或经济圈
 
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过程中,作为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是关键也是难点。
 
中国信通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年)》(下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含78个县级市、18个县和4个旗,GDP合计达到9.4万亿元。从具体省份来看,江苏、浙江、山东合计占据56席,超过其他省份百强县(市)数量的总和。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工业百强县的分布呈现了我国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大的框架基本已经定型。“未来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提高分工的复杂程度。”
 
 
前十江苏占6席
 
根据报告,工业百强县(市)以全国3.5%的县级行政区划数、6.5%的人口以及超过12%的从业人员,贡献了全国10.5%的GDP、14.8%的工业增加值和15.9%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其中,2020年,江苏、浙江、山东分别入围23个、19个和14个,三省合计达到 56 个。此外,河南、福建、湖北依次为10个、8个和5个,湖南、内蒙古各4个,安徽3个,陕西、河北各2个,贵州、江西、新疆、宁夏、辽宁、广东各 1 个。四个直辖市未参选,而山西、吉林、黑龙江、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西藏、甘肃、 青海均无工业百强县(市)。
 
江苏、福建、浙江、陕西、湖南均有县(市)入围榜单前十名,其中江苏在前十中占了6席,分别是江阴市(1)、 昆山市(2) 、张家港市(3)、常熟市(5)、宜兴市(8)、太仓市(9)。排名第一的江阴和第八的宜兴属无锡市,另外4个皆为苏州下辖县(市)。
 
作为制造业强省,2019年全年,江苏的地区生产总值为99631.52亿元,增长6.1%,离10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其下辖的13个地市GDP均突破3000亿元大关。
 
工业百强县(市)冠军江阴则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重点,2016年以来就实施产业强市首要战略,设立“四个100亿”产业发展基金,累计兑现市级奖补资金超60亿元,为企业降本减负155亿元。前三季度,江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0%。其所属的无锡,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7.49亿元,同比增长2.5%,较上半年提升1.7个百分点,无锡市统计局表示,经济运行呈现出趋势向好、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其中较大支撑来自工业生产的稳步恢复。前三季度,无锡市工业增加值增长3.1%,较上半年提升2.4个百分点。
 
前十包揽4席的苏州,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4%,较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生产企稳向好,主导行业发展稳健。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中的昆山市 、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除了早已划入上海“半小时城市圈”中的昆山,今年随着沪苏通铁路的开通,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地也被纳入上海“一小时城市圈”。该线路全线设赵甸、南通西、张家港北、张家港、常熟、太仓港、太仓、太仓南、安亭西9个车站,使苏州所辖的苏南三地张家港、常熟、太仓终结了“地无寸铁”的历史。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长三角城市群占40席
 
整体来看,工业百强县(市)区域发展呈现东多西少、南强北弱格局。
 
虽然2020年东部入围县(市)数量较上年减少7个,但依然是最重要的强县聚集地,2020年合计达到67个;中部23个,较上年增加6个;西部9个,与上年持平;东北地区1个。
 
同时,工业百强县(市)基本处于各大城市群覆盖范围。2020年的工业百强县(市)中有96个可划入城市群或经济圈,其中,40个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1个位于海峡西岸城市群,10个位于中原城市群,10个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个位于京津冀城市群。从数量上的差距来看,报告认为,我国县域工业发展存在几个问题,包括区域间的发展分化依然显著、产业集聚协同程度有待提升、创新体系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园区管理模式升级较为滞后等。
 
林斐说,城市群和经济圈反映的是我国产业分工的格局,一些城市群和经济圈的节点城市依然发展势头很好。由于现代产业的复杂性,当前的产业分工也和以往有差别。同时,协作也不是无限制的地域扩张,而是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发展配套产业。“目前东部已经形成产业分工和协作,中部还在加快形成的过程中。”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也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县域经济迎来内生增长动力激活的重要机遇期。
 
在生产端,县域转型升级潜力被“倒逼”释放。越来越多的县(市)将通过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并且着力畅通产业链、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水平。
 
林斐认为,当前区域产业转移并不是呈现梯度转移的结构,而是一种网络结构化、以都市圈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城市群架构。“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有功能分工。未来我们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地方生产一个产业就可以了,更注重的是产业之间的配套发展,比如在产业集聚化以后,也讲究服务业等。”
 
一位区域城市经济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在未来发展方面,成长型的县(市)要强化绿色高效的资源开发方式,发展高附加值的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打造若干产业链完整、主业突出的资源深加工产业基地;成熟型县(市)要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引导有实力的资源型企业参与共建,支持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转型发展,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再生型县(市)要引导产业创新发展,实现能源资源粗放利用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变,加快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优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
展会报价
【<<返回首页导航】
欢迎关注123展会网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