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人民日报刊文追记袁隆平:一稻济世 万家粮足 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特地摘来青翠的禾苗,放在中南大学湘雅...
人民日报刊文追记袁隆平:一稻济世 万家粮足
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特地摘来青翠的禾苗,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前的空地上,寄托无尽的哀思。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医生护士,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今年4月初,91岁的袁隆平院士转入湘雅医院治疗。医护人员介绍,即使是住院了,袁隆平院士还在时时刻刻关心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得好不好,“问我们天气怎么样,外面气温多少度”。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袁隆平院士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誉满全球的大师,一直以来坚持亲自带博士,坚持定期组织课题组研讨和会议,坚持亲自给研究员、普通学生等讲解最新的前沿科技。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如今,在他的身后,几代年轻的科学家,已经逐渐担当起振兴中国种业的重担。
“您去往了星辰,化作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完成您未竟的事业!夜空中最亮的星,将指引我们前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杂志副主编胡忠孝说,自己出生于湖南郴州莽山山区的农村,是袁隆平院士的精神激励着他选择了农学, 激励着他一直向着杂交水稻的前沿探索。“袁老师有一个著名的禾下乘凉梦,那是我父辈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胡忠孝说,“中国的农民养活着14亿人口,我们有责任为农民多做点事,做袁老梦想的践行者。”
美国彭博社称袁隆平为“象征中国粮食安全的科学家”,西班牙《21世纪世界报》表示,这位91岁的农学大师被认为是亚洲的英雄,以“养活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而备受称赞。英国《独立报》则这样盛赞袁隆平:“他的高产水稻品种帮助全世界的人们养活了自己的生命。”
各国网友悼念袁隆平
袁隆平去世消息公布后,CGTN记者李菁菁在个人海外平台发布了这一消息,配文到:“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摆脱饥荒,他的杂交水稻遍布中国、越南、印尼、非洲、美国,他的梦想是造福全世界百姓。今天他离开了我们,我们会永远记住您的贡献。一路走好,袁老。”
该帖文引发世界各国网友转发,截止到23日10时,海外推特平台阅读量已超40万,获得了来自英国、美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葡萄牙、非洲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网友的悼念,用他们的语言阐述袁隆平一生对全世界人类的贡献。
更有见过袁隆平本人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网友,纷纷晒出他们曾经和袁隆平的合影。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在各国推广社会主义的独立组织报道此新闻,包括位于英国的独立组织“社会主义中国的朋友”和“反歧视工人组织”。
来自印度的网友Suwan留言悼念:“我曾有幸2018年在论坛中见到过袁老,这位伟大的农学家,今天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感到无比难过,致以最诚挚的悼念。”
来自巴基斯坦的网友Haris Khan晒出自己曾经在湖南见到袁隆平并和他握手的照片表示悼念。
美国网友Kevin转发并评论:“这才是以为真正有国际视野的人,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让全世界人民免于饥饿。他和他的贡献,我们会永远记得。”
来自英国的推动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Josh Jackson转发并评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他是世界农业史上最重要的人之一,他让水稻增产了30%,他不仅帮助中国人解决了粮食危机,更是帮助了全世界人民。”
“反歧视工人组织”转发评论:“致敬。别让任何人说农业是一个没有技术的工种,他就是一位来自工人阶级的天才。”
“社会主义中国的朋友”组织也专门制作图片,报道袁隆平生平的伟大成就,并表示深切悼念。
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