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展会网【www.123zhanhui.com】 - 会展行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因为专心,所以专业

拆解展会系统搭建思路

时间:2023-09-06 17:13 网址:www.123zhanhui.com 编辑:123展会网
内容摘要:展会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关系活动,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宣传企业形象。一个便捷的展会系统能够提高双方的效率,本文作者结合自己所做项目,总结展会系统的设计复盘,分享在系统搭建过程中的分析思路。 本文是笔者对于展会系统的设计复盘,分享在系统搭建过程...
展会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关系活动,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宣传企业形象。一个便捷的展会系统能够提高双方的效率,本文作者结合自己所做项目,总结展会系统的设计复盘,分享在系统搭建过程中的分析思路。
 
本文是笔者对于展会系统的设计复盘,分享在系统搭建过程中的分析思路。此外,基于项目的发起背景为出发点,拓展性的去设想不同的竞争诉求下,产品形态所可能呈现的演进方式,给予更全面的多维度思考。
 
一、基础介绍
 
展会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关系活动,通过运用各种媒介手段去达到宣传企业形象、推广产品、获取商机、追踪市场前沿动态,拓展及建立合作关系等目的。通过展会这个平台渠道,提供了与目标受众直接双向沟通的机会,社会组织及企业都会非常重视利用这种形式来塑造和展现其最佳形象。
 
展会的类型是多样化的,按不同的维度细分:
 
内容:综合展会、专业展会;对工商界开放的贸易性质的展会,对公众开放的是消费性质的展会……
 
时间:长期、短期
 
区域:国际、地区
 
举办形式:线下、线上、线下及线上
 
多样化的形式组合,让展会的举办,打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的推广。
 
二、系统建设方
 
我们先梳理一下系统的建设方可能有哪些?进一步去细致分析每类玩家的优劣势,以及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展会系统的生态竞争格局。
 
Saas公司:展会系统作为公司的产品,担负起营收的重责。Saas展会系统提供通用化的解决方案,寻找有展会举办诉求的客户达成交易。这类客户主要聚焦在中小型的企业上。Saas公司有专业的销售团队负责系统的销售,同时从客户那里获得新的需求灵感去迭代系统的发展。
 
平台型机构企业:以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等为代表。此类玩家的优势在于展会系统的运营可以和自身已有的资源进行融合。比如:电商平台厂商在商品交易链条,供应链配送上拥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完美的承接住展会系统中后期的商品交易诉求。又如:金融机构对于展会企业双方达成交易过程中,资金链短缺的情况可以提供有效的融资方案,甚至是为其定制化对应的金融解决方案。此类玩家的诉求点不在于通过建设系统盈利,他们的目的是战略性的,是想通过展会及活动的举办,进一步的去撬动 TO B、TO G 市场,有效的去连接产业端和消费端。为自身平台的主营业务进行在高质量拓客,通过展会渠道的引流贡献,推动主营业务的业绩增长。
 
展会主办方:一些大型成熟的展会定期举办,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主办方自己会建设及运营属于自己的专属展会官网。展会系统做为承载着官方宣传、运作管理的目的,无盈利诉求。
 
三、用户分析
 
一场展会由主办方发起,展商报名参与,采购商、观众参会,嘉宾分享,媒体报道等等。具体看下各参与方承担的角色和诉求。
 
细分用户画像,在抽象分类得出共性和差异。这是个从下而上的分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更加体察用户的真实需求,了解局部细节后对于全局的把控,进而能更好的去设计产品的业务架构。而业务架构是产品的内核,是商业模式的设计与验证过程。
 
主办方:负责统筹和规划展会的主题,对展会进行全局的管理。
 
主讲机构:主办方指定的三方合作伙伴,承担起共同经营展会主题的重任,有些情况下主讲机构和主办方是同一方。
 
参展商:在展会当中拥有自己的展位,进行商品的宣传和展示。通过展会这个渠道,达到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拓展客户体量、与同行交流切磋等目的。
 
采购商:通过展会这个渠道了解更多的行业信息、市场详情,提供了一个高密度沟通洽谈的机会,为后续的交易建立打下基础。
 
参会嘉宾:由主办方邀请的,在专业上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个人,进行专业信息的分享。有时候主办方会邀请多名参会嘉宾组成参与探讨会,通过各嘉宾间交流中的观点碰撞,带给观众更有冲击力、新鲜感的高价值信息。
 
媒体记者:负责报导与展会相关的新闻信息,为展会的举办进行前期的酝酿和后续内容的发酵沉淀。媒体信息的报导为展会带来更大的群众了解度及影响力,营造了积极热烈的氛围。
 
在系统建设的过程是按步骤层层推进的过程,初期的版本重点考虑让满足最小产品闭环的参与用户类型能正常的运行,后续再迭代最小闭环外的其他用户类型,让产品用户生态更多元丰富。
 
四、产品架构梳理
 
业务架构是内核,产品架构是骨架,信息架构是皮肤肌理。在全局思考上,在大方向上我们需要梳理清楚系统要建设好会有哪些核心点。当方向清晰时,我们才能更好的明白主次之分,以及调配适当的资源去实施支撑。分析视角我们可以根据展会的举办流程划分成展前-展中-展后3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用户参与时的心理动机、接触互动的节点等维度去剖析。按时间脉络梳理的重要问题如下:
 
如何吸引数量多的企业参与?
 
如何提供高效的展示沟通渠道?
 
展会举办中可能发生哪些风险事项,如何进行防范和解决?
 
如何让参会企业感受到展会的意义?
 
五、系统功能的建设
 
1. 招商
 
招商核心目的是期望有数量多且质量高的企业进行参与展会。从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把控这方两方面入手,在数量方面,分别是:
 
(1)争取资源扩大参会企业数量
 
①争取平台的资源支持 
 
对于第二类平台机构类玩家,展会系统的建设意义非直接盈利,而是战略性的为平台主营业务拓客。在入口设计时,展会系统的入口可能是一个新的产品,或者是嫁接在已有的成熟产品中,开放一个独立的入口。后一种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原先成熟产品的高质量流量,发展节奏可以更从容。这里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争取平台上更多的资源去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具体的方式可以如下
 
争取高流量曝光机会:比如像平台中其他专区的突出banner位展示,平台的轮播图、活动特定入口,以及用户搜索区域热门搜索词推荐、消息推送等等。
 
与平台权益发放活动相结合:商务团队、运营团队对外协商合作福利条件作为企业参与活动的福利奖励,当用户完成平台指定的活动,即可得到对应的福利奖励。展会系统可争取平台的福利资源,作为展会系统新用户获客的激励手段。比如:将通过展会渠道成为平台新用户的企业给予活动的福利奖励。这里涉及到如何判断新用户是属于通过展会渠道拓展而来的呢?我们可以以时间和行为为限定条件进行约束,比如:7天内完成平台注册且报名展会的企业。指标的定义维度是否正确?方向下划分的粒度是否精准?这些都是需要在指标制定后,实际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呈现去评估指标口径的实际成效。一个是看用户行为,一个是看相关用户带来的业务价值。
 
②对符合参会条件的平台企业发送邀请函
 
充分利用平台已有的企业库,结合当前的展会的主题,按企业的行业,规模,地区等信息筛选出适合的企业,定向的发送邀请函。尤其是往期参与过的企业,由于有一定的参会经验,唤起企业用户的操作成本相对较低,还可以辅助以人工客服进行热情的邀请,或安排运营团队跟进挖掘。
 
③安排客户团队大力推进
 
可将展会企业用户增长作为一线客户经理的业绩指标之一,通过客户经理线下的营销跟进,完成制定的目标数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客户经理在多数情况下是会大批量完成企业参会的目标,其中很大部分企业可能之前不在平台内,这部分企业想要使用平台的展会服务,需要先完成平台的企业认证流程。企业认证过程要求收集具体的企业资质认证等若干信息证件,有一定的操作成本,且在平台审核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遇到着急参加展会,或者是企业认证积极性不高难以推动的情况,为了快速的让这部分用户来到平台使用展会功能,后台开放给业务人员成批量的企业入驻申请及审核流程的快速通道,对于这一部分快速入驻平台的企业,相关的信息,可在后续继续补充完成。
 
对于平台来说,不同渠道的引流效果需要衡量,以便动态的去调整下一步的资源分配动作。对渠道引流用户的质量,需结合企业当前的实力以及和平台交互产生的行为去综合的进行界定。在企业当前的实力部分,可以从企业注册认证的信息中获取关键的指标,比如:企业规模、营收、所在行业等;另一部分关于企业在平台系统中发生的交互行为,需要进行跟踪。具体细化为可跟进的行为,比如:企业内部用户总数/活跃用户数、企业在平台发生的交易笔数(互动、洽谈、撮合等)、最近一次访问时间、留存率、使用总时长等等。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根据量化的数据,得出展会渠道获客的用户质量,通过数据可以追踪强化薄弱的部分进行重点的改进。
 
(2)参会企业的资质把控
 
根据实际需要主办方可以进行报名门槛的设置,比方说:增加报名费的收取、报名信息的审核等。
 
报名费设置。通过增加收费的门槛,去筛选真正有强烈参会意向的企业。报名费也可以呈阶梯状进行收取,不同的功能权限范围、不同的特权福利等对应不同的收费标准。而要收到报名费,让企业愿意付出费用,前提是主办方举办的展会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企业感受到参会后将获得更大的收获。
 
用户申请信息审核。为了降低用户填写信息的量,部分已在平台认证的企业信息可以自动调用,节省用户的输入成本。在报名资料的审核环节,可以安排人工进行审核。比较严格复杂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多级的审核,提升审核的精细程度。另外,考虑到申请数量较大,且有些申请条件的审批条件可结构化的情况,为了降低某些人工的审核成本,支持设置自动审批条件,当申请信息满足设置的条件时,给予自动审批。
 
内部邀请。对于一些私密性强,或要求性更高的,可采用内部主动邀请的方式。
 
2. 线上布展
 
(1)主办方布展
 
① 主页内容
 
提供常规性的图文、视频的布置及展示,用户通过浏览进行信息内容的获取。在考虑到信息内容的展示效果时,我们可以考量下信息的展示效率及表达方式。对于一些内容策划能力较低的用户,如何降低他们的困难?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模板及组件,去降低用户内容布置时的困扰。
 
这里提一下两个小设计。一个是增加展会议程的布置组件。我们思考在信息发布-用户浏览这种单向信息流动的形式外,是否还能加入互动参与式的双向信息交互?展会议程的设计出发点就源于此。展会议程的呈现形式是给用户清晰的时间进程线,展示每个时间点上的内容主题,主动安排用户的注意力资源。用户在看到感兴趣的环节时,可以自行设置时间点的事项关注。当对应时间点临近时,系统会自动推送消息给用户提醒其参与。
 
另外一点小设计是用户日历。在用户还可以通过查看自己的参展日历去了解自己的时间安排情况,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有更好的规划。
 
②展商、展品的展示顺序
 
展会主页的内容展示信息量有限,主办方应安排最具吸引力的展商、展品在核心位置进行展示。系统需要支持主办方主动安排展商、展品展示顺序。当主办方有明确的想法时,对于展商、展品的展示顺序的安排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当主办方没有太明确的想法时,系统需要提供推荐展商、展品的参考建议。参考建议评价维度需要客户有依据,将重要指标与权重相结合得出推荐值。评估展商的维度可以从企业行业影响力、自身规模、展品数量、参展次数等维度进行分析;评估展品的维度可以从展品定位、浏览、收藏等维度进行分析。
 
另外,展商、展品的展示还可以开放部分系统推荐的区域,达到千人千面的效果。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喜好,推荐给用户更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③展品类目的划分
 
展品类目的划分从外表看,它是在展会主题之下不同细分领域的划分。它既可作为展品的类目,作为展品的分类依据;也可作为企业的经营范围,还可以是用户的兴趣范围。通过类目的划分这条主线,将企业经营领域-展品所属类分-观众兴趣范围串了起来,可作为用户画像-兴趣匹配的高权重参考要素之一。而在用户画像-兴趣匹配上,除了这个固定的设置带来的匹配外,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动态用户行为进行调整,比如:用户浏览行为、收藏行为等等。
 
④功能性模块建设
 
如何降低主办方布展时的内容策划量?我们研究展会举办过程中的一些核心环节,凝练成具体的功能小模板,主办方可直接进行拖拽后布置。比如:展会历程、要点回顾、精彩瞬间。提供关于展会历史发展脉络的回顾,有助新用户更加了解其历史影响。同时,对于展会的亮点,高光时刻进行聚焦展示,放大宣传其影响力。
 
(2)展商布展
 
参展商的线上展位的布置支持自由组合的模块化布置方式,提供不同类型的模块区域兼容图文及视频等多样形式,布置属于自己企业的个性化展位。遇到一些在线上展位装修上有困难的情况,系统提供了多套成熟的模板方案可供用户快速的一键装修。
 
此外,对于跨境展会支持中英版本双语言的展示。为了减少用户布置双语线上展位时的操作量,提供同步配置开关,开启的情况下,用户维护某种语言的展位内容时,文本内容可同步翻译至另一版语言的展位中展示。
 
主办方是展会的发起及举办方,对于展会的管理有着全权的把控。具体落实到系统的层面上,体现在可对展会的主页内容、展商的展示顺序、展品类目的划分、功能性模块建设等方向进行展会内容的整体管理。
 
3. 线下场馆管理
 
线下的展会举办涉及到更多人力、物力、资源等的调动。而场位安排,展馆布置属于前期需要落实到位的。展位的安排方式分为展商自主选择、主办方安排或者两种方式并存。一些大型展会涉及到的布展面积比较大,包含多个展馆不同展馆。
 
线下展位是展会上用来展出商品和图片等物品的单位空间。根据面积和装修风格的不同,分为标准展位和光地展位。
 
标准室内由主办方统一提供装修好的展位,比如标准展位为:3m*3m,并配备桌椅、射灯、插座、三面围板等。光地展位从最低单位36平方米起租,主办单位只提供展位面积,不含任何配置,一般企业自行进行特装修时选用。
 
对于允许展商自主选择的形式下,在参展商未完全了解展馆布局的情况下,如何降低展商的决策成本?
 
在初版上线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方案是引导主办方对展馆展区的平面布局图通过差异化的颜色区分,辅助文字说明进行指引,参展商根据图示找到位置—>记住编号—>返回选择页面进行选择。对于参展商来说,操作成本比较大。
 
比较理想的形式可以是提供展厅的全景图,精细化的包含每个展位的具体位置。和电影票选票的功能体验类似,更加直观。但这种方案的实现成本比较高,每场展会中展位的位置需要专门去设置。针对差异化的不同使用场景,我们可以在差异中寻找最小共性元素,把它封装成标准单元,用户可通过对标准单元的排列组合去实现差异化的布局诉求。
 
像是我们支持用户对于不同类型的固定展位及光地的起租面积进行设置,这些设置都是最基本的标准单元,用户可通过将不同的标准单元排列组合去还原线下实际场馆位置规划。
 
4. 权限分配
 
企业参展需要动用的人力是众多的,当参会企业获得参会资质后,需要安排企业中不同成员在展会系统中的使用权限,此部分采用RBAC模型(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涉及系统、权限、角色、用户。
 
权限划分的粒度包含系统下菜单、按钮及数据维度范围。角色是对应一批具备相同权限的用户组,与权限进行关联,最后根据用户的任务职责分配对应的角色,用户可在系统中使用所配角色下的功能权限。
 
另外,考虑到多次参加展会存在重复权限配置的工作量,提供权限配置方案的保存与复用,在配置一场展会的企业内部用户权限时,可快速调用保存的方案进行局部修改。
 
被创建好的企业用户,登陆系统后仅可以浏览操作自己所属角色下的系统功能范围。同时,系统自动分配用户电子工作证。展会当中的电子工作证展示的信息包含:用户的基本信息、所属企业、参展性质、关联电子名片。
 
电子工作证的应用场景更多的体现在线下的交互场景中。比如:
 
用户进入展馆时,电子工作证可作为出入凭证,通过门禁识别给予场馆的进出权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展会需要要求佩戴的实物工作证的情况下,实物工作证由主办方统一制作发放,不开放给企业自行打印工作证的权限,以防止仿冒工作证的情况发生。
 
用户间分享联系方式,以便后续交流时。电子工作证在APP中可以方便快速打开,工作证上关联电子名片的快速入口,支持通过扫码快速建立好友关系。扫码后,电子名片立刻存入对方的名片夹中,名片的来源归属显示:来自****展会的参展商/采购商。标明来源可加深用户的记忆,便于用户对使用类别进行管理。
 
5. 互动管理
 
线上形式呈现的展会,自然在用户空间感受力上有所缺失。如何还原线下近距离接触的乐趣,或以其他形式提供高质量的接触就是关键。考虑到此提供了以下方式:
 
(1)3D数字展厅/3D展品
 
在3D数字展厅部分,一种方式是运营团队配合采集线下展馆的实景图,通过技术对其进行立体空间的加工,同步还原线下场馆的实际效果;另一种对于无线下展馆的方案是通过对建模模块的组装应用去设计线上展厅。
 
用户在3D数字展厅中逛展时,获得了虚拟的立体空间感知,用户可在3D数字展厅自行走动。在逛展的过程中,可以具体查看场馆当中的展示位,相比于线下场馆场地大时需要体力奔波,线上逛展弥补了这点,可以实时感知当前在整体展馆当中所处的位置,快速切换到不同的场馆中。
 
在3D展品部分,用户在查看3D展品时,支持用户对于展品360度全视角的查看,以及通过手指收放操作对局部进行细节的放大查看。在查看展品立体视图的过程中,支持用户通过点击触点,同步关联展品的参数进行动态呈现。用户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参数,和割裂感的实物,而是强化突出了实物与功能间的联系。
 
在3D展品管理方面,由专门的团队进行建模呈现,与商品信息维护的成员可能不是属于同一拨人员。系统支持3D展品与展品详情的关联,而展品详情又配置了下单操作,通过关联,打通用户查看3d展品到下单的流程链路。
 
(2)直播间/会议室
 
对于需要1对多进行互动的需求场景,可采用直播间。直播间需要注意的是直播是氛围、节奏的把控,以及秩序的维护。对于一些更正式的沟通洽谈,私密性要求更高的沟通场景,可采用会议室。
 
(3)互动氛围小组件
 
此类小组件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趣味娱乐性,营造轻松开心的氛围,推动互动的热度。比如:3D签到墙、留言墙、现场提问;创意抽奖、即兴抽签、福袋等小活动;投票、评选、拔河红包等。此外,还可以开放定制化的展示位获取高流量用户群体的关注,比如:自定义大屏幕背景,电脑手机程序控制大屏幕等。
 
6. 反馈管理
 
投诉管理:支持涵盖不同类型的投诉,建议投诉信息将直接提交给主办方进行根据处理。
 
问卷管理:主办方或展商可以发放问卷,去收集用户反馈结果。
 
自定义设置问卷内容:支持不同类型的题目设置,例如:单选多选题、问答题等
 
定向人群问卷发放:支持对全部参会企业人员进行发放,或者按照人群包进行定向投放
 
专业模板:基于展会管理经验沉淀形成的核心问题及信息模板,支持用户直接使用,降低用户编辑问卷的难度。
 
回复情况统计:"作答占比"体现了发放问卷后,用户作答问卷的比例。可以引发思考的改善点像是:如何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去完成问卷?问卷的内容填写是否有难度?问题是否有价值?等等…"作答内容分析"比如选择类的题目呈现选择占比的分析,并且关联展示出占比背后的人群画像,帮助分析理解人群特质与选择间的内在联系。
 
7. 交易管理
 
以销售为导向的展会存在商品交易的环节,在交易过程中包括交易决策及落地两个阶段:
 
(1)交易决策过程提供多种机制满足不同的供需状况
 
询价:对于一些未有成熟定价,或有议价空间的商品,在展示时可先不标明价格。提供询价的入口,感兴趣的采购商可与参展商交流,促成供需双方的进一步交易接触
 
比价:供过于求或采购诉求不够明确的时候,采购商在多种选择间犹豫,此时的决策关键点在于产品质量细节和采购成本上,通过采用对比的方式,可以看到不同商品在参数间的差异、同类商品在价格上的差异,降低采购商的决策成本。
 
发布采购需求:当企业遇到需要的产品,但在展会上却未发现时,可进行采购需求的发布,当有商品加工能力的参展企业看到求购信息时,可与需求发布企业进行联系,进一步对接需求,促进具备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与需求方后续合作的机会。发布采购需求让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撮合交易不至于中断。
 
(2)交易落地的方案支持
 
在成交落地环节,初期平台提供了交易落地的支撑方案,即订单登记管理。仅做订单状态的登记功能,便于交易双方进行交易信息的节点跟进。
 
完整的交易链路涉及到支付渠道、物流配送、商品评价等诸多环节,涵盖电商平台需涉及的诸多系统及模块,其中需要投入的建设精力、运营管理成本巨大。因为平台的建设定位聚焦在营销渠道的建设和交易的撮合达成,具体的交易履约细节不包含在内。履约细节上的缺失不影响平台业务上的闭环,但不可否认这也会成为用户流失的一个极大的潜在点。对于有交易履约功能的竞争对手,在展会系统建设上有极大的竞争优势。
 
六、风控
 
在展会举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预防措施,需要在系统设计时提前考虑到位。具体如下:
 
开放用户监督投诉的渠道。用户提交的建议、投诉信息直达主办方,主办方工作人员线上获得信息后,可进行线下的处理跟进。
 
主办方平台有权下架违规的内容,禁用违规用户账户。对于在展会系统中展会企业进行展示的内容,比如商品、宣传等信息内容,开放用户举报入口。此外,平台方也可主动检查,对于违规的内容,根据其严重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平台方有权进行内容下架展示处理。针对影响恶劣的个人或企业账号,平台可进行账户禁用。
 
直播间、会议室敏感信息监控。平台可制定违规内容的范围,当线上渠道涉及违规词的传播时,根据不同等级的触发条件进行反馈处理。比如:轻微触犯的给予直播间、会议室的用户进行系统消息提示。对于严重的或多次的违规,违规内容通知平台方或主办方管控人员,人工选择处罚措施。对于最严重的,可系统直接中断当前会议。这里涉及到用户的隐私问题,需要在开直播或会议室的用户说明中提前申明此点,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七、数据统计分析
 
参会企业的行为被平台进行记录,沉淀成数据资产,平台方提供数据分析结果,为参会企业进行业务决策赋能。在设计数据通过分析模块时,我们需要明确解决以下问题。
 
(1)数据统计模块需要根据哪些用户/用户群进行设计?他们的各自的核心关注点是什么?
 
我们可以根据用户与平台发生行为接触的先后顺序去梳理用户方,包含:总系统平台方、平台展会系统管理方、主办方、参展商、采购商、观众。 再具体分析他们各自的的关注点。
 
总系统平台方、平台展会系统管理方:平台方需要拥有把控全局的视角,在系统层面了解展会系统在平台系统中的权重。平台方最关心整体的结果数据,可以根据数据结果去判断对于展会系统需要投入的资源。此外,对于一些异常的情况,平台方会关心问题的根结所在,去制定决策方案。
 
主办方:主办方更聚焦主办展会的成效,包括展会举办投入的资源与影响效果等。而对于举办效果,有些是立竿见影短期内能有反馈的,有些是深远的潜在的,如何衡量及呈现是个问题。若是多场展会的主办方,也有兴趣了解自己主办的不同主体的展会间、或不同时期同类展会的举办成效对比。
 
参展商:参展商关心的是自己参展所需要的成本,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时间等。通过展会,对于客户的拓展、业绩的提升带来的效果。
 
采购商:采购商关心参加展会达成了哪些采购任务。拓展了哪些潜在合作伙伴等。
 
(2)如何思考需要统计的内容?
 
对于展会中的产出物按维度进行划分,分别是:
 
内容类:内部布置比率、真实度、浏览量、收藏量…
 
用户类:参会企业数量、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获客…
 
交易类:达成撮合的企业数量、成交量、成交金额…
 
(3)统计数据的呈现形式
 
满足用户可以从更多元的视角进行数据的查看,呈现效果的表达方式有:用量级去呈现数据的多寡;用趋势去呈现数据的升降及变化;以及对设置预警点,对异常点的定位机会点和问题发现;
 
再者,对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如:数据的组成、组成占比、优先级等;通过细分纬度的数据,结合产品的具体形态,推敲数据背后可能存在的具体意义。据此视角,在决定采用具体的图表形式。
 
八、团队建设
 
除了负责产品设计及开发的团队外,还需要其他团队共同配合,比如:
 
市场团队/销售团队:大力争取外部资源,包括用户。以及商业上资源置换合作的可能性。此外,还包括将展会系统商业化输出,向潜在客户演示讲解产品等。
 
运营团队:平台系统上线之初,展会的产品标杆案例的打造,包括展会主题下,素材细节的补充,完善协调与设计团队。
 
九、拓展方向
 
1. 持续深入的用户经营
 
我们期望用户与平台展会系统的关系不是单次用完即走的,我们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关系。如何从第一次来用了到不想走?需要让用户感受到平台对参会企业的赋能,让用户在系统中的参与行为进行资产的累积与复利。
 
平台用户生命周期管理:以时间维度去分析用户在平台的活跃度,并结合在商业价值上的贡献等维度综合进行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运营。
 
多重用户角色自由切换:对于聚合性的展会平台,用户的身份是多样的。可以是某场展会的参展商,也可以是其他展会的采购商、观众。用户在平台的数据会持续累积分析,在查看展会带来的成效时,可以从纵向视角查看单场展会的数据,也可以从横向视角查看核心指标口径在不同展会中数据的对比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
 
2. 与其他系统的衔接
 
对于已经有其他相关业务系统在使用的企业,比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等,当企业使用展会系统后,期望相关数据能同步到企业内部其他的业务系统中去。此时,就需要展会系统能提供接口供第三方系统打通数据通路。
 
3. 新技术的运用
 
辅助创作设计:引入A I创作工具,可应用在如下领域:展位布置、展品宣传时涉及到设计用图。以及需要媒体工作者撰写新闻宣传稿等情况下,通过AI工具自动生成。
 
风险防控:结合大数据、AI技术不断丰富及优化风控模型
 
4. 场景的拓展
 
我们找到一个产品的切入口后聚焦发力,当产品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我们要进行更多可能性的发展。其中,场景的延伸就是一个方向,例如:有类似共性的学术研讨会等其他场景的拓展。
 
5. 产品商业化思路
 
对于展会系统初期是作为一个子系统嵌套在大平台之中的情况。当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具备广泛的用户基础,可独立成一套展会管理系统。此时在商业化发展的方向上,持续加大与具有品牌标识的展会接洽,开拓独立建站的产品方案。比如:展会系统独立输出给此类客户,封装属于展会的品牌印记。
 
小结
 
以上是展会系统搭建思路的分析。总结来说,一个系统的分析思路是层层递进的。从上而下,从业务架构到产品架构,从产品架构到信息架构。再从下而上的去检查,在分析的过程中持续挖掘细节,从小细节中探索大价值点。

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
展会报价
免责申明:
因本网站的展会信息和文章等资讯皆转载、采编自网络或是用户投稿,所以本网站不能100%保证信息的的准确性、及时性,如果您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QQ:253643712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123zhanhui.com/zixun/202309069697.html

展商动态【支持展商投稿】 更多>>

展会网
2025第22届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
2025广州国际汽车技术展览会
2025中国临沂印刷包装展
2025中国生命科学大会暨中国生命科学博览会
2025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会
2025中国国际涂料博览会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涂料展览会
2025第六届雾化物产业链展览会
CCH2025第14届国际餐饮连锁加盟展览会
2025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 (秋季)
2025上海国际别墅配套设施博览会
2025第14届(济南)中国高端酒展览会
2025国际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
2025年第二十三届烟台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
2025第三届深圳国际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博览会
2025首届低空经济博览会(上海)
2025第七届广州国际防务与警备外贸展
2025中国(天津)印刷包装产业博览会
2025年第27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
2025亚洲(夏季)运动用品与时尚展ISPO·Shanghai
2025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箱包展览会
2025第25届上海国际礼品、文创产品及家居用品展览会
2025第21届上海国际鞋业展览会
2025第七届中国(杭州)国际袜业展览会
2025第十届中国(沈阳)国际矿业展览会
2025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
2025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安全产业博览会
2025中国(山西)智能制造工业博览会
2025中国(山西)五金机电展览会
2025中国(山西)自动化暨机床展览会
2025北京国际低空经济及无人机系统产业展览会
2025中国(北京)国际特种车辆与专用装备展览会
2025第14届深圳国际导热散热材料及设备展览会
2025第6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
展会网
展会网
123展会网微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免责声明 | 在线招聘 | 投诉更正 | 我要投稿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福利申请
Copyright (C) 2018-2024 123展会网 www.123zhanhui.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62079号-1
123展会网 - 提供展位预定,门票咨询,展会信息发布,展台搭建,酒店预定,兼职服务,展具租赁等展会行业一站式服务【东莞市盛佳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按月份筛选 查看展会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按行业筛选 查看展会
电子电力 机械工业 消费电子 光电广告 通信物联 建材五金 汽摩配件 能源冶金 环保水务 安全防护 医疗保健 化工橡塑 暖通制冷 印刷包装 交通物流 家居家具 针纺服饰 体育娱闲 礼品工艺 食品饮料 母婴幼童 文化教育 酒店旅游 农林牧渔 贸易商业 百货特卖 其他行业
按城市筛选 查看展会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杭州 义乌 成都 武汉 长沙 东莞 重庆 福州 厦门 南京 青岛 苏州 南昌 西安 中山 临沂 兰州 银川 昆明 贵阳 宁波 合肥 太原 沈阳 济南 东营 长春 拉萨 烟台 廊坊 大连 郑州 南宁 海口 唐山 天津 赤峰 石家庄 哈尔滨 澳门 香港 台湾 其他
拆解展会系统搭建思路
展会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关系活动,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宣传企业形象。一个便捷的展会系统能够提高双方的效率,本文作者结合自己所做项目,总结展会系统的设计复盘,分享在系统搭建过程中的分析思路。
 
本文是笔者对于展会系统的设计复盘,分享在系统搭建过程中的分析思路。此外,基于项目的发起背景为出发点,拓展性的去设想不同的竞争诉求下,产品形态所可能呈现的演进方式,给予更全面的多维度思考。
 
一、基础介绍
 
展会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关系活动,通过运用各种媒介手段去达到宣传企业形象、推广产品、获取商机、追踪市场前沿动态,拓展及建立合作关系等目的。通过展会这个平台渠道,提供了与目标受众直接双向沟通的机会,社会组织及企业都会非常重视利用这种形式来塑造和展现其最佳形象。
 
展会的类型是多样化的,按不同的维度细分:
 
内容:综合展会、专业展会;对工商界开放的贸易性质的展会,对公众开放的是消费性质的展会……
 
时间:长期、短期
 
区域:国际、地区
 
举办形式:线下、线上、线下及线上
 
多样化的形式组合,让展会的举办,打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的推广。
 
二、系统建设方
 
我们先梳理一下系统的建设方可能有哪些?进一步去细致分析每类玩家的优劣势,以及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展会系统的生态竞争格局。
 
Saas公司:展会系统作为公司的产品,担负起营收的重责。Saas展会系统提供通用化的解决方案,寻找有展会举办诉求的客户达成交易。这类客户主要聚焦在中小型的企业上。Saas公司有专业的销售团队负责系统的销售,同时从客户那里获得新的需求灵感去迭代系统的发展。
 
平台型机构企业:以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等为代表。此类玩家的优势在于展会系统的运营可以和自身已有的资源进行融合。比如:电商平台厂商在商品交易链条,供应链配送上拥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完美的承接住展会系统中后期的商品交易诉求。又如:金融机构对于展会企业双方达成交易过程中,资金链短缺的情况可以提供有效的融资方案,甚至是为其定制化对应的金融解决方案。此类玩家的诉求点不在于通过建设系统盈利,他们的目的是战略性的,是想通过展会及活动的举办,进一步的去撬动 TO B、TO G 市场,有效的去连接产业端和消费端。为自身平台的主营业务进行在高质量拓客,通过展会渠道的引流贡献,推动主营业务的业绩增长。
 
展会主办方:一些大型成熟的展会定期举办,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主办方自己会建设及运营属于自己的专属展会官网。展会系统做为承载着官方宣传、运作管理的目的,无盈利诉求。
 
三、用户分析
 
一场展会由主办方发起,展商报名参与,采购商、观众参会,嘉宾分享,媒体报道等等。具体看下各参与方承担的角色和诉求。
 
细分用户画像,在抽象分类得出共性和差异。这是个从下而上的分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更加体察用户的真实需求,了解局部细节后对于全局的把控,进而能更好的去设计产品的业务架构。而业务架构是产品的内核,是商业模式的设计与验证过程。
 
主办方:负责统筹和规划展会的主题,对展会进行全局的管理。
 
主讲机构:主办方指定的三方合作伙伴,承担起共同经营展会主题的重任,有些情况下主讲机构和主办方是同一方。
 
参展商:在展会当中拥有自己的展位,进行商品的宣传和展示。通过展会这个渠道,达到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拓展客户体量、与同行交流切磋等目的。
 
采购商:通过展会这个渠道了解更多的行业信息、市场详情,提供了一个高密度沟通洽谈的机会,为后续的交易建立打下基础。
 
参会嘉宾:由主办方邀请的,在专业上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个人,进行专业信息的分享。有时候主办方会邀请多名参会嘉宾组成参与探讨会,通过各嘉宾间交流中的观点碰撞,带给观众更有冲击力、新鲜感的高价值信息。
 
媒体记者:负责报导与展会相关的新闻信息,为展会的举办进行前期的酝酿和后续内容的发酵沉淀。媒体信息的报导为展会带来更大的群众了解度及影响力,营造了积极热烈的氛围。
 
在系统建设的过程是按步骤层层推进的过程,初期的版本重点考虑让满足最小产品闭环的参与用户类型能正常的运行,后续再迭代最小闭环外的其他用户类型,让产品用户生态更多元丰富。
 
四、产品架构梳理
 
业务架构是内核,产品架构是骨架,信息架构是皮肤肌理。在全局思考上,在大方向上我们需要梳理清楚系统要建设好会有哪些核心点。当方向清晰时,我们才能更好的明白主次之分,以及调配适当的资源去实施支撑。分析视角我们可以根据展会的举办流程划分成展前-展中-展后3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用户参与时的心理动机、接触互动的节点等维度去剖析。按时间脉络梳理的重要问题如下:
 
如何吸引数量多的企业参与?
 
如何提供高效的展示沟通渠道?
 
展会举办中可能发生哪些风险事项,如何进行防范和解决?
 
如何让参会企业感受到展会的意义?
 
五、系统功能的建设
 
1. 招商
 
招商核心目的是期望有数量多且质量高的企业进行参与展会。从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把控这方两方面入手,在数量方面,分别是:
 
(1)争取资源扩大参会企业数量
 
①争取平台的资源支持 
 
对于第二类平台机构类玩家,展会系统的建设意义非直接盈利,而是战略性的为平台主营业务拓客。在入口设计时,展会系统的入口可能是一个新的产品,或者是嫁接在已有的成熟产品中,开放一个独立的入口。后一种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原先成熟产品的高质量流量,发展节奏可以更从容。这里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争取平台上更多的资源去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具体的方式可以如下
 
争取高流量曝光机会:比如像平台中其他专区的突出banner位展示,平台的轮播图、活动特定入口,以及用户搜索区域热门搜索词推荐、消息推送等等。
 
与平台权益发放活动相结合:商务团队、运营团队对外协商合作福利条件作为企业参与活动的福利奖励,当用户完成平台指定的活动,即可得到对应的福利奖励。展会系统可争取平台的福利资源,作为展会系统新用户获客的激励手段。比如:将通过展会渠道成为平台新用户的企业给予活动的福利奖励。这里涉及到如何判断新用户是属于通过展会渠道拓展而来的呢?我们可以以时间和行为为限定条件进行约束,比如:7天内完成平台注册且报名展会的企业。指标的定义维度是否正确?方向下划分的粒度是否精准?这些都是需要在指标制定后,实际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呈现去评估指标口径的实际成效。一个是看用户行为,一个是看相关用户带来的业务价值。
 
②对符合参会条件的平台企业发送邀请函
 
充分利用平台已有的企业库,结合当前的展会的主题,按企业的行业,规模,地区等信息筛选出适合的企业,定向的发送邀请函。尤其是往期参与过的企业,由于有一定的参会经验,唤起企业用户的操作成本相对较低,还可以辅助以人工客服进行热情的邀请,或安排运营团队跟进挖掘。
 
③安排客户团队大力推进
 
可将展会企业用户增长作为一线客户经理的业绩指标之一,通过客户经理线下的营销跟进,完成制定的目标数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客户经理在多数情况下是会大批量完成企业参会的目标,其中很大部分企业可能之前不在平台内,这部分企业想要使用平台的展会服务,需要先完成平台的企业认证流程。企业认证过程要求收集具体的企业资质认证等若干信息证件,有一定的操作成本,且在平台审核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遇到着急参加展会,或者是企业认证积极性不高难以推动的情况,为了快速的让这部分用户来到平台使用展会功能,后台开放给业务人员成批量的企业入驻申请及审核流程的快速通道,对于这一部分快速入驻平台的企业,相关的信息,可在后续继续补充完成。
 
对于平台来说,不同渠道的引流效果需要衡量,以便动态的去调整下一步的资源分配动作。对渠道引流用户的质量,需结合企业当前的实力以及和平台交互产生的行为去综合的进行界定。在企业当前的实力部分,可以从企业注册认证的信息中获取关键的指标,比如:企业规模、营收、所在行业等;另一部分关于企业在平台系统中发生的交互行为,需要进行跟踪。具体细化为可跟进的行为,比如:企业内部用户总数/活跃用户数、企业在平台发生的交易笔数(互动、洽谈、撮合等)、最近一次访问时间、留存率、使用总时长等等。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根据量化的数据,得出展会渠道获客的用户质量,通过数据可以追踪强化薄弱的部分进行重点的改进。
 
(2)参会企业的资质把控
 
根据实际需要主办方可以进行报名门槛的设置,比方说:增加报名费的收取、报名信息的审核等。
 
报名费设置。通过增加收费的门槛,去筛选真正有强烈参会意向的企业。报名费也可以呈阶梯状进行收取,不同的功能权限范围、不同的特权福利等对应不同的收费标准。而要收到报名费,让企业愿意付出费用,前提是主办方举办的展会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企业感受到参会后将获得更大的收获。
 
用户申请信息审核。为了降低用户填写信息的量,部分已在平台认证的企业信息可以自动调用,节省用户的输入成本。在报名资料的审核环节,可以安排人工进行审核。比较严格复杂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多级的审核,提升审核的精细程度。另外,考虑到申请数量较大,且有些申请条件的审批条件可结构化的情况,为了降低某些人工的审核成本,支持设置自动审批条件,当申请信息满足设置的条件时,给予自动审批。
 
内部邀请。对于一些私密性强,或要求性更高的,可采用内部主动邀请的方式。
 
2. 线上布展
 
(1)主办方布展
 
① 主页内容
 
提供常规性的图文、视频的布置及展示,用户通过浏览进行信息内容的获取。在考虑到信息内容的展示效果时,我们可以考量下信息的展示效率及表达方式。对于一些内容策划能力较低的用户,如何降低他们的困难?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模板及组件,去降低用户内容布置时的困扰。
 
这里提一下两个小设计。一个是增加展会议程的布置组件。我们思考在信息发布-用户浏览这种单向信息流动的形式外,是否还能加入互动参与式的双向信息交互?展会议程的设计出发点就源于此。展会议程的呈现形式是给用户清晰的时间进程线,展示每个时间点上的内容主题,主动安排用户的注意力资源。用户在看到感兴趣的环节时,可以自行设置时间点的事项关注。当对应时间点临近时,系统会自动推送消息给用户提醒其参与。
 
另外一点小设计是用户日历。在用户还可以通过查看自己的参展日历去了解自己的时间安排情况,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有更好的规划。
 
②展商、展品的展示顺序
 
展会主页的内容展示信息量有限,主办方应安排最具吸引力的展商、展品在核心位置进行展示。系统需要支持主办方主动安排展商、展品展示顺序。当主办方有明确的想法时,对于展商、展品的展示顺序的安排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当主办方没有太明确的想法时,系统需要提供推荐展商、展品的参考建议。参考建议评价维度需要客户有依据,将重要指标与权重相结合得出推荐值。评估展商的维度可以从企业行业影响力、自身规模、展品数量、参展次数等维度进行分析;评估展品的维度可以从展品定位、浏览、收藏等维度进行分析。
 
另外,展商、展品的展示还可以开放部分系统推荐的区域,达到千人千面的效果。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喜好,推荐给用户更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③展品类目的划分
 
展品类目的划分从外表看,它是在展会主题之下不同细分领域的划分。它既可作为展品的类目,作为展品的分类依据;也可作为企业的经营范围,还可以是用户的兴趣范围。通过类目的划分这条主线,将企业经营领域-展品所属类分-观众兴趣范围串了起来,可作为用户画像-兴趣匹配的高权重参考要素之一。而在用户画像-兴趣匹配上,除了这个固定的设置带来的匹配外,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动态用户行为进行调整,比如:用户浏览行为、收藏行为等等。
 
④功能性模块建设
 
如何降低主办方布展时的内容策划量?我们研究展会举办过程中的一些核心环节,凝练成具体的功能小模板,主办方可直接进行拖拽后布置。比如:展会历程、要点回顾、精彩瞬间。提供关于展会历史发展脉络的回顾,有助新用户更加了解其历史影响。同时,对于展会的亮点,高光时刻进行聚焦展示,放大宣传其影响力。
 
(2)展商布展
 
参展商的线上展位的布置支持自由组合的模块化布置方式,提供不同类型的模块区域兼容图文及视频等多样形式,布置属于自己企业的个性化展位。遇到一些在线上展位装修上有困难的情况,系统提供了多套成熟的模板方案可供用户快速的一键装修。
 
此外,对于跨境展会支持中英版本双语言的展示。为了减少用户布置双语线上展位时的操作量,提供同步配置开关,开启的情况下,用户维护某种语言的展位内容时,文本内容可同步翻译至另一版语言的展位中展示。
 
主办方是展会的发起及举办方,对于展会的管理有着全权的把控。具体落实到系统的层面上,体现在可对展会的主页内容、展商的展示顺序、展品类目的划分、功能性模块建设等方向进行展会内容的整体管理。
 
3. 线下场馆管理
 
线下的展会举办涉及到更多人力、物力、资源等的调动。而场位安排,展馆布置属于前期需要落实到位的。展位的安排方式分为展商自主选择、主办方安排或者两种方式并存。一些大型展会涉及到的布展面积比较大,包含多个展馆不同展馆。
 
线下展位是展会上用来展出商品和图片等物品的单位空间。根据面积和装修风格的不同,分为标准展位和光地展位。
 
标准室内由主办方统一提供装修好的展位,比如标准展位为:3m*3m,并配备桌椅、射灯、插座、三面围板等。光地展位从最低单位36平方米起租,主办单位只提供展位面积,不含任何配置,一般企业自行进行特装修时选用。
 
对于允许展商自主选择的形式下,在参展商未完全了解展馆布局的情况下,如何降低展商的决策成本?
 
在初版上线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方案是引导主办方对展馆展区的平面布局图通过差异化的颜色区分,辅助文字说明进行指引,参展商根据图示找到位置—>记住编号—>返回选择页面进行选择。对于参展商来说,操作成本比较大。
 
比较理想的形式可以是提供展厅的全景图,精细化的包含每个展位的具体位置。和电影票选票的功能体验类似,更加直观。但这种方案的实现成本比较高,每场展会中展位的位置需要专门去设置。针对差异化的不同使用场景,我们可以在差异中寻找最小共性元素,把它封装成标准单元,用户可通过对标准单元的排列组合去实现差异化的布局诉求。
 
像是我们支持用户对于不同类型的固定展位及光地的起租面积进行设置,这些设置都是最基本的标准单元,用户可通过将不同的标准单元排列组合去还原线下实际场馆位置规划。
 
4. 权限分配
 
企业参展需要动用的人力是众多的,当参会企业获得参会资质后,需要安排企业中不同成员在展会系统中的使用权限,此部分采用RBAC模型(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涉及系统、权限、角色、用户。
 
权限划分的粒度包含系统下菜单、按钮及数据维度范围。角色是对应一批具备相同权限的用户组,与权限进行关联,最后根据用户的任务职责分配对应的角色,用户可在系统中使用所配角色下的功能权限。
 
另外,考虑到多次参加展会存在重复权限配置的工作量,提供权限配置方案的保存与复用,在配置一场展会的企业内部用户权限时,可快速调用保存的方案进行局部修改。
 
被创建好的企业用户,登陆系统后仅可以浏览操作自己所属角色下的系统功能范围。同时,系统自动分配用户电子工作证。展会当中的电子工作证展示的信息包含:用户的基本信息、所属企业、参展性质、关联电子名片。
 
电子工作证的应用场景更多的体现在线下的交互场景中。比如:
 
用户进入展馆时,电子工作证可作为出入凭证,通过门禁识别给予场馆的进出权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展会需要要求佩戴的实物工作证的情况下,实物工作证由主办方统一制作发放,不开放给企业自行打印工作证的权限,以防止仿冒工作证的情况发生。
 
用户间分享联系方式,以便后续交流时。电子工作证在APP中可以方便快速打开,工作证上关联电子名片的快速入口,支持通过扫码快速建立好友关系。扫码后,电子名片立刻存入对方的名片夹中,名片的来源归属显示:来自****展会的参展商/采购商。标明来源可加深用户的记忆,便于用户对使用类别进行管理。
 
5. 互动管理
 
线上形式呈现的展会,自然在用户空间感受力上有所缺失。如何还原线下近距离接触的乐趣,或以其他形式提供高质量的接触就是关键。考虑到此提供了以下方式:
 
(1)3D数字展厅/3D展品
 
在3D数字展厅部分,一种方式是运营团队配合采集线下展馆的实景图,通过技术对其进行立体空间的加工,同步还原线下场馆的实际效果;另一种对于无线下展馆的方案是通过对建模模块的组装应用去设计线上展厅。
 
用户在3D数字展厅中逛展时,获得了虚拟的立体空间感知,用户可在3D数字展厅自行走动。在逛展的过程中,可以具体查看场馆当中的展示位,相比于线下场馆场地大时需要体力奔波,线上逛展弥补了这点,可以实时感知当前在整体展馆当中所处的位置,快速切换到不同的场馆中。
 
在3D展品部分,用户在查看3D展品时,支持用户对于展品360度全视角的查看,以及通过手指收放操作对局部进行细节的放大查看。在查看展品立体视图的过程中,支持用户通过点击触点,同步关联展品的参数进行动态呈现。用户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参数,和割裂感的实物,而是强化突出了实物与功能间的联系。
 
在3D展品管理方面,由专门的团队进行建模呈现,与商品信息维护的成员可能不是属于同一拨人员。系统支持3D展品与展品详情的关联,而展品详情又配置了下单操作,通过关联,打通用户查看3d展品到下单的流程链路。
 
(2)直播间/会议室
 
对于需要1对多进行互动的需求场景,可采用直播间。直播间需要注意的是直播是氛围、节奏的把控,以及秩序的维护。对于一些更正式的沟通洽谈,私密性要求更高的沟通场景,可采用会议室。
 
(3)互动氛围小组件
 
此类小组件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趣味娱乐性,营造轻松开心的氛围,推动互动的热度。比如:3D签到墙、留言墙、现场提问;创意抽奖、即兴抽签、福袋等小活动;投票、评选、拔河红包等。此外,还可以开放定制化的展示位获取高流量用户群体的关注,比如:自定义大屏幕背景,电脑手机程序控制大屏幕等。
 
6. 反馈管理
 
投诉管理:支持涵盖不同类型的投诉,建议投诉信息将直接提交给主办方进行根据处理。
 
问卷管理:主办方或展商可以发放问卷,去收集用户反馈结果。
 
自定义设置问卷内容:支持不同类型的题目设置,例如:单选多选题、问答题等
 
定向人群问卷发放:支持对全部参会企业人员进行发放,或者按照人群包进行定向投放
 
专业模板:基于展会管理经验沉淀形成的核心问题及信息模板,支持用户直接使用,降低用户编辑问卷的难度。
 
回复情况统计:"作答占比"体现了发放问卷后,用户作答问卷的比例。可以引发思考的改善点像是:如何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去完成问卷?问卷的内容填写是否有难度?问题是否有价值?等等…"作答内容分析"比如选择类的题目呈现选择占比的分析,并且关联展示出占比背后的人群画像,帮助分析理解人群特质与选择间的内在联系。
 
7. 交易管理
 
以销售为导向的展会存在商品交易的环节,在交易过程中包括交易决策及落地两个阶段:
 
(1)交易决策过程提供多种机制满足不同的供需状况
 
询价:对于一些未有成熟定价,或有议价空间的商品,在展示时可先不标明价格。提供询价的入口,感兴趣的采购商可与参展商交流,促成供需双方的进一步交易接触
 
比价:供过于求或采购诉求不够明确的时候,采购商在多种选择间犹豫,此时的决策关键点在于产品质量细节和采购成本上,通过采用对比的方式,可以看到不同商品在参数间的差异、同类商品在价格上的差异,降低采购商的决策成本。
 
发布采购需求:当企业遇到需要的产品,但在展会上却未发现时,可进行采购需求的发布,当有商品加工能力的参展企业看到求购信息时,可与需求发布企业进行联系,进一步对接需求,促进具备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与需求方后续合作的机会。发布采购需求让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撮合交易不至于中断。
 
(2)交易落地的方案支持
 
在成交落地环节,初期平台提供了交易落地的支撑方案,即订单登记管理。仅做订单状态的登记功能,便于交易双方进行交易信息的节点跟进。
 
完整的交易链路涉及到支付渠道、物流配送、商品评价等诸多环节,涵盖电商平台需涉及的诸多系统及模块,其中需要投入的建设精力、运营管理成本巨大。因为平台的建设定位聚焦在营销渠道的建设和交易的撮合达成,具体的交易履约细节不包含在内。履约细节上的缺失不影响平台业务上的闭环,但不可否认这也会成为用户流失的一个极大的潜在点。对于有交易履约功能的竞争对手,在展会系统建设上有极大的竞争优势。
 
六、风控
 
在展会举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预防措施,需要在系统设计时提前考虑到位。具体如下:
 
开放用户监督投诉的渠道。用户提交的建议、投诉信息直达主办方,主办方工作人员线上获得信息后,可进行线下的处理跟进。
 
主办方平台有权下架违规的内容,禁用违规用户账户。对于在展会系统中展会企业进行展示的内容,比如商品、宣传等信息内容,开放用户举报入口。此外,平台方也可主动检查,对于违规的内容,根据其严重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平台方有权进行内容下架展示处理。针对影响恶劣的个人或企业账号,平台可进行账户禁用。
 
直播间、会议室敏感信息监控。平台可制定违规内容的范围,当线上渠道涉及违规词的传播时,根据不同等级的触发条件进行反馈处理。比如:轻微触犯的给予直播间、会议室的用户进行系统消息提示。对于严重的或多次的违规,违规内容通知平台方或主办方管控人员,人工选择处罚措施。对于最严重的,可系统直接中断当前会议。这里涉及到用户的隐私问题,需要在开直播或会议室的用户说明中提前申明此点,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七、数据统计分析
 
参会企业的行为被平台进行记录,沉淀成数据资产,平台方提供数据分析结果,为参会企业进行业务决策赋能。在设计数据通过分析模块时,我们需要明确解决以下问题。
 
(1)数据统计模块需要根据哪些用户/用户群进行设计?他们的各自的核心关注点是什么?
 
我们可以根据用户与平台发生行为接触的先后顺序去梳理用户方,包含:总系统平台方、平台展会系统管理方、主办方、参展商、采购商、观众。 再具体分析他们各自的的关注点。
 
总系统平台方、平台展会系统管理方:平台方需要拥有把控全局的视角,在系统层面了解展会系统在平台系统中的权重。平台方最关心整体的结果数据,可以根据数据结果去判断对于展会系统需要投入的资源。此外,对于一些异常的情况,平台方会关心问题的根结所在,去制定决策方案。
 
主办方:主办方更聚焦主办展会的成效,包括展会举办投入的资源与影响效果等。而对于举办效果,有些是立竿见影短期内能有反馈的,有些是深远的潜在的,如何衡量及呈现是个问题。若是多场展会的主办方,也有兴趣了解自己主办的不同主体的展会间、或不同时期同类展会的举办成效对比。
 
参展商:参展商关心的是自己参展所需要的成本,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时间等。通过展会,对于客户的拓展、业绩的提升带来的效果。
 
采购商:采购商关心参加展会达成了哪些采购任务。拓展了哪些潜在合作伙伴等。
 
(2)如何思考需要统计的内容?
 
对于展会中的产出物按维度进行划分,分别是:
 
内容类:内部布置比率、真实度、浏览量、收藏量…
 
用户类:参会企业数量、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获客…
 
交易类:达成撮合的企业数量、成交量、成交金额…
 
(3)统计数据的呈现形式
 
满足用户可以从更多元的视角进行数据的查看,呈现效果的表达方式有:用量级去呈现数据的多寡;用趋势去呈现数据的升降及变化;以及对设置预警点,对异常点的定位机会点和问题发现;
 
再者,对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如:数据的组成、组成占比、优先级等;通过细分纬度的数据,结合产品的具体形态,推敲数据背后可能存在的具体意义。据此视角,在决定采用具体的图表形式。
 
八、团队建设
 
除了负责产品设计及开发的团队外,还需要其他团队共同配合,比如:
 
市场团队/销售团队:大力争取外部资源,包括用户。以及商业上资源置换合作的可能性。此外,还包括将展会系统商业化输出,向潜在客户演示讲解产品等。
 
运营团队:平台系统上线之初,展会的产品标杆案例的打造,包括展会主题下,素材细节的补充,完善协调与设计团队。
 
九、拓展方向
 
1. 持续深入的用户经营
 
我们期望用户与平台展会系统的关系不是单次用完即走的,我们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关系。如何从第一次来用了到不想走?需要让用户感受到平台对参会企业的赋能,让用户在系统中的参与行为进行资产的累积与复利。
 
平台用户生命周期管理:以时间维度去分析用户在平台的活跃度,并结合在商业价值上的贡献等维度综合进行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运营。
 
多重用户角色自由切换:对于聚合性的展会平台,用户的身份是多样的。可以是某场展会的参展商,也可以是其他展会的采购商、观众。用户在平台的数据会持续累积分析,在查看展会带来的成效时,可以从纵向视角查看单场展会的数据,也可以从横向视角查看核心指标口径在不同展会中数据的对比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
 
2. 与其他系统的衔接
 
对于已经有其他相关业务系统在使用的企业,比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等,当企业使用展会系统后,期望相关数据能同步到企业内部其他的业务系统中去。此时,就需要展会系统能提供接口供第三方系统打通数据通路。
 
3. 新技术的运用
 
辅助创作设计:引入A I创作工具,可应用在如下领域:展位布置、展品宣传时涉及到设计用图。以及需要媒体工作者撰写新闻宣传稿等情况下,通过AI工具自动生成。
 
风险防控:结合大数据、AI技术不断丰富及优化风控模型
 
4. 场景的拓展
 
我们找到一个产品的切入口后聚焦发力,当产品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我们要进行更多可能性的发展。其中,场景的延伸就是一个方向,例如:有类似共性的学术研讨会等其他场景的拓展。
 
5. 产品商业化思路
 
对于展会系统初期是作为一个子系统嵌套在大平台之中的情况。当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具备广泛的用户基础,可独立成一套展会管理系统。此时在商业化发展的方向上,持续加大与具有品牌标识的展会接洽,开拓独立建站的产品方案。比如:展会系统独立输出给此类客户,封装属于展会的品牌印记。
 
小结
 
以上是展会系统搭建思路的分析。总结来说,一个系统的分析思路是层层递进的。从上而下,从业务架构到产品架构,从产品架构到信息架构。再从下而上的去检查,在分析的过程中持续挖掘细节,从小细节中探索大价值点。

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
展会报价
【<<返回首页导航】
欢迎关注123展会网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