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展业提速,全力打造国家会展中心城市
武汉会展业提速,全力打造国家会展中心城市。近日,《武汉市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2025年,全市举办各类展会节事活动将达到1000场,平均每天举办近3场展会,各类展会活动总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举办国际性展会场次达40场。
■ 引进培育国际化高水准展会
“国际化的大展打开了武汉链接世界市场的通道,也是全球行业顶尖资源融入武汉的重要平台。”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兼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执委会运行中心主任王大鹏认为。今年6月在武汉召开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交通主管部门、驻华使馆、科研机构的万余名国内外交通运输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碰撞前沿理念,在规模、参会人数和成效上均创下历史之最。
同时,武汉也在积极组团“出海”参展。从4月起,西班牙、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地博览会都活跃着武汉水产、食品企业的身影。9月,武汉“食和岛”组织近10家国内优质食材企业组团赴新加坡参加亚洲优质水产展览盛会,与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同台PK,积极对接国际客商。
《方案》提出,重点打造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品牌,引进10个国际知名展会品牌,培育10个本土自主展会品牌。争取通过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项目超过6个。到2025年,引育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会展企业总数达到8家,引育国际知名会展企业1家,引育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会展企业总数达到10家,引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会展企业超过25家。争取获得UFI和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国际组织会员认证的企业数量超过20家。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 打造“1+4+N”多层次场馆群
《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1+4+N”会展场馆布局。强化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一馆引领”作用,引培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会展项目,打造国际会展新高地;发挥武汉区域综合会展中心“四馆赋能”作用,依托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围绕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高新技术综合会展集聚地;依托中国(武汉)文化博览中心,打造文化及精品会展集聚地;依托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充分发挥核心商圈商业综合体聚集优势,打造国际高端商贸会展集聚地;推进武汉新城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建设,打造武鄂黄黄都市圈协同创新会展集聚地。引进一批会议型高星级酒店,布局“N”个中小型特色会展场馆群。
“今年以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已举办展会及活动268场,面积231万平方米,接待人数220万人次。展会举办数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国博运营方、武汉新城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军民说,国博中心将进一步拓展展览展示空间,推动室内展览面积超20万平方米、总展览面积超30万平方米,重回华中第一、全国前列。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 构建“会展+”多维产业生态圈
《方案》提出,聚焦“965”现代产业体系,支持“965”牵头部门打造产业部门、各区(功能区)、产业领军企业、会展企业联动的专业招引团队,培育或引进1个以上会展项目,实现“一链一展会”。推动“会展+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全产业链办展机制,以“展+节”“展+会”“展+赛”的形式,推动汽车制造、商贸物流、大健康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布局软件和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产业新赛道,谋划量子科技、超级计算等未来产业,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展会。
今年4月,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吸引了千余家企业和一批大健康领域专家、企业家齐聚武汉。武汉以展会为平台,积极招引大健康领域头部企业落户,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武汉大健康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级。5月,“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以“光芯屏端网”产业为主线,吸引300余家国内外明星企业参展,国内外市场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29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光谷,总额约320亿元,再创历届签约额新高。
《方案》还提出,推动“会展+消费”融合发展,推动“会展+文旅体”联动发展。“进一步挖掘本地文旅体资源,在‘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汉马’等基础上再谋划一批引流性文旅体节事活动,强化文旅体与会展双融双促。”湖北省旅游学会秘书长刘军认为,“发挥出文旅体幸福效应,提升居民、游客、展会观众的幸福感。”
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会展业正朝着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源源不断地汇聚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人才流、资金流,“五流合一”将提升武汉城市品牌和影响力,走向更广阔的国内外舞台。
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