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如何为生活赋能?
11月9日,2023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启幕。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重点活动之一,这届博览会以“焕美生活”为主题,涵盖“科技之美、舌尖之美、生活之美”三大特色单元,集结了全球优质设计内容。17000平方米展区,百余家展商,十余场活动,文旅、科技、艺术、饮食、家居、服饰及文创等领域的各式创新竞相亮相,抓人眼球的同时,引领公众一同探索设计艺术的潜力与可能性。
科技之美:
数字艺术与科技文旅的碰撞
你是否见过瞬间成像的动态舞蹈?舞蹈演员在场地翩翩起舞,仅仅通过巴掌大的捕捉仪器,大屏幕上就可以瞬间成像,随之有韵律地舞动。
你是否想见一见独属于自己的“数字人”?在数字人幻舱展台,只需要走到录制区内,计算机就可以快速进行人脸识别和创意设计,为每位观众打造独属的“数字人”新造型。
你是否见过波动的地标?仅通过手势互动,便能实现与城市古今建筑的对话。
这些为观众带来神奇感官体验的奇异场景,仅是这届博览会的数字展厅一角。
“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70年的建都史,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创意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近年来,北京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509.2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居全国首位。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创意设计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23年1-6月,北京规模以上创意设计服务企业营业收入1683.7亿元,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这也为北京国际设计周成功举办奠定扎实基础。” 在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活动上,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秘书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卫东说。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数字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催生了无数创新发展,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这届博览会 “数字文旅、科技之美”展览单元正是聚焦新兴数字文旅产业技术与内容创新,试图以跨界合作模式激活行业新业态。
远远看去,整个展览现场似乎化身成了一座充满数字艺术的探索乐园,绚烂的声电、光影,叠加人潮鼎沸,好不热闹。在这一单元,观众可以通过“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创新设计”超越时空实现古今对话、触摸历史肌理,可以通过5D影院、VR元宇宙体验区、沉浸式观影等多元科技全方位了解达·芬奇的天赋与成就,可以在“某集体ART+TECH”数字艺术品首展中感受数字艺术与互动艺术领域的最新探索。
除此之外,还有沉浸式主题体验“梦幻森林”、超炫球幕特影“穿越三万里”、AI艺术与设计等最新技术和体验一一呈现。
每一项展品都是智能创新的代表,每一次互动都是对未来想象的触摸。
舌尖之美:
世界美食与生活哲学的融合
如今,饮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理需求,而成为全球化文化最前沿趋势的重要载体。就像网红饮品“角楼咖啡”,作为文创咖啡的代表,是对故宫文化、故宫元素的二次创作。
博览会场上,故宫角楼咖啡携其众多文创产品亮相。“康熙最爱巧克力”“光绪的黑酒”等创意特调饮品,讲述中国、故宫与咖啡的有趣历史文化渊源;香栗咖啡等养心系列,以中国养生食材为研发原点,打造出国人专属坚果风味咖啡;伴随故宫博物院《茶文化大展》推出的主题饮品系列,将茶与咖啡完美结合,仿佛在隔空诉说着卢仝烹茶的典故。连作为镇店之宝的“角楼咖啡蛋糕卷”最新款,也在展览中首次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品尝。
博览会“舌尖之美”展览单元着重呈现了中国传统节气与饮食文化的呼应关系,不仅梳理和展示了历代中国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更是通过回溯传统,关注当下,展望未来。
以“时”和“食”为线索,“舌尖之美——东方饮食文化艺术展”设置了多个展区,包括“14亿国民大餐桌”概念展区、“食间”二十四节气展区、“秋收”和“冬藏”生活美学区。展览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不仅有“汾酒玖号”“杏花村酒”“贺兰山美域”等名酒,也有“优品智选”“天天原产地”等绿色产品。进而围绕着“应时而食”的生活哲学,为观众奉上一场触手可及的艺术生活盛宴,重塑当代中国“大食物观”。
在当天下午的“大食物观与品牌赋能”发展论坛上,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原副主任、巡视员徐国宝说:“中国饮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不仅需要呵护与珍视,更需要经营。”
中国食品报社副总编辑粘新也表示,食品行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他强调,中小农业企业、区域特色农业、农产品营销等热点问题都需要优秀的品牌IP,两者结合才能够助力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撑农业企业规模化发展、助力农业产品高端化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生活之美:
传统文化与设计创新的交融
“生活之美”展览单元致力于展示那些富有创意和新鲜感的设计作品,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文化传承与现代设计思维的结晶。
在这里,观众可以遇见非遗项目、贵州水族马尾绣的细腻工艺,体验“花香麻”所呈现的天然纤维美学,领略新中式家居理念以及当代大漆艺术展示。每一件作品都诉说着对传统匠心的尊重与现代审美的追求,让人们在欣赏中体悟到设计师如何将实用与美观巧妙融合,赋予生活以形式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设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表达与创新性发展也是这场博览会的一大看点。现场,成都展区的“双耳面具杯”造型独特,十分抓人眼球。一只杯子,巧妙聚集金沙三大经典文物形象——杯身造型灵感来源于“大金面具”,杯底烫金“太阳神鸟”金饰图纹,双耳上凹凸的纹饰源自“金沙铜虎”身上的卷云式纹饰,还带有趋吉的含义,只是看一眼,便能触发当代与远古的无限遐想。如何将敦煌与九寨沟的美景与文化融入陶艺之中;素染、套染、吊染、云染、四缬等传统染色技法,又如何赋予现代生活更多艺术之美?这些命题的背后,不仅是设计理念的表达初心,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博览会现场为观众栽下了整片竹林,沙沙的竹林声中藏着一系列环境友好型家居设计产品。以“竹”为媒,以可持续性为核心,使用天然材料的同时保证布展全程环保,这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回应,更是对自然的关注和责任。主办方表示,希望能够借此引发设计界与公众关于将可持续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思考。
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国际文化品牌活动,多年来依托首都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引领文化创新潮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14届的持续深化与扩展,共吸引全球50余个国家2万余名设计师和设计机构代表参加,与12个世界著名设计城市、48个知名设计周节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而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核心组成部分,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自2018年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共汇聚了超过1200家合作伙伴和超过数十万观众的关注与参与。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除了丰富的展览内容,这一届博览会自11月9日起还将陆续推出“数字文旅发展论坛”“跨文化交流与艺术设计西山在地创作沙龙”“京艺会员签约仪式”等高峰论坛、圆桌对话、沙龙和签约仪式等活动。
(本文图片 博巍)
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