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展会网【www.123zhanhui.com】 - 会展行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因为专心,所以专业

链聚绿色新动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06-06 09:23 网址:www.123zhanhui.com 编辑:123展会网
内容摘要:链聚绿色新动能,赋能新质生产力。记者从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了解到,宝山区积极承接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打造以碳中和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的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正通过绿色低碳...
链聚绿色新动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链聚绿色新动能,赋能新质生产力。记者从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了解到,宝山区积极承接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打造以碳中和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的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正通过绿色低碳供应链先行先试,壮大绿色低碳服务业,引聚碳服务机构,推动产业升级。
 
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建筑业绿色发展成效将对相关行业推进节能降碳产生直接影响。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转变建造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成为建筑业绿色升级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陆续研究出台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然而,根据中国中冶从2014年起的调研,绿色建筑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相对容易满足标准,但在施工过程中,受不同资质的施工方对材料和施工细节的把控能力影响,工程质量差别较大。同时,各地尺度不一,没有强制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申报。为此,中国中冶建议政府部门在竣工验收阶段加强监管,组织第三方进行评估,推动绿色建筑从图纸变成现实。
 
2021年,中国中冶碳排放评估认定中心在北京成立,提供碳排放核算、碳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减碳方案和路径规划等技术咨询服务。眼下,中冶检测上海公司作为绿色低碳领域具备综合检验检测和认证能力的中央企业,在宝山区设立中国中冶(上海)碳排放评估认定中心,将围绕建筑低碳和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创新、成果应用及推广开展工作,助力宝山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同步设立上海(宝山)绿色低碳评估认证研究院,旨在为宝山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绿色低碳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技术咨询、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解决特定技术问题。“工业建筑所涉及的系统设备工艺更复杂,碳排能耗相对民用建筑要大得多,更需要从建筑设计到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严格把控。我们希望在工业建筑应用场景丰富的宝山区试点,形成相关标准,更好地为建筑工程领域低碳转型赋能。”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为碳足迹量化提供技术支撑
 
当前,中国企业正逐渐加大对产品碳足迹的关注,尤其是出口型企业,面临巨大的碳足迹量化需求。然而,我国碳核算相关的能力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国内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披露与认证工作的开展有待突破。
 
今年5月,国内首个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为企业降低门槛、低成本开展碳足迹核算与认证打开了新局面。为该平台提供碳足迹量化技术支撑的,正是宝山企业易碳数科。
 
按照传统方式,企业需自行构建复杂的计算模型,但事实上,产业链上下游大小企业内部在碳量化领域自身能力参差不齐,非专业人员难以正确搭建碳排放计算模型,无法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易碳数科自主研发的LCA(碳足迹)量化软件“积木LCA云”解决了这一痛点,创新性地以“生产流程数据梳理+积木工序计算模型+工业软件应用”的模式为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精准量化服务。
 
“我们将积木化的工序级、产品级碳足迹核算模型内置在平台系统后台,企业用户登录后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输入和工序模型搭建,应用门槛大大降低,平台也能够大批量快速地实现产品碳核算。”易碳数科CTO洪湃说。眼下,“积木LCA云”已与全球著名LCA软件“openLCA”实现全面互认,标志着这个本土碳足迹核算工具正式迈入国际舞台。
 
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内置风电、太阳能等高端装备类,锂电池等电子信息类,食品、家具、纸制品等消费品类,钢制品、钢制零部件以及各种能源类型驱动的汽车等50余个核算模型。未来将基于企业数据收集、管理、核算、披露、认证全流程应用功能的建设,覆盖上百类产品的核算模型及相关排放因子的生成和应用,逐步实现上海主要产品大类PCR规则的嵌入,支撑国家本土化数据库的建设。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打造同济路“绿色经济通道”
 
当前,宝山区正着力提升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的引聚效应,构建以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同步辐射南大智慧城、滨江邮轮带、吴淞创新城的核心功能区布局,打造同济路“绿色经济通道”。
 
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南部片区——启园是吴淞创新城特钢先行启动区的首发项目,也是吴淞创新城前沿产业创新区的重要承载区之一。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有宝山新高度(183米)的超甲级写字楼、有厂房改建的高空间大平层、有单幢1万平方米的臻品独栋等产品,以打造碳中和技术研发策源地、碳中和产业发展集聚地、碳中和技术应用示范区为目标。目前包括易碳数科、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隐功科技、伟寰生物等在内的首批绿色低碳企业已签约入驻。
 
中部片区——互联宝地·滨江园,是一座以总部研发中试为主、产商融合的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现代科创产业园。现已被授牌首批“上海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试点企业”。宝地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致力于围绕宝钢的碳中和产业链产生业务关联,开发应用场景,为绿色低碳产业的企业家提供合作平台。未来将进一步强化高校、宝武产业链、园区载体三方深度融合,积极创建“产学研”聚集示范区。
 
南大智慧城,则与临港集团及质科院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创建区级碳中和产业园。目前已实现浒君科技、碧水云数字等项目落地,正在与中国燃气、奥威科技、腾欣能源等绿色低碳项目进行招商落地对接。

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
展会报价
免责申明:
因本网站的展会信息和文章等资讯皆转载、采编自网络或是用户投稿,所以本网站不能100%保证信息的的准确性、及时性,如果您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QQ:253643712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123zhanhui.com/zixun/2024060614022.html

展商动态【支持展商投稿】 更多>>

展会网
2025苏州上花渔具展
2025第22届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
2025广州国际汽车技术展览会
CAWFF2025第26届中国安徽糖酒食品交易会
2025第二届中国安徽文旅博览会
2025安徽民宿产业博览会
2025中国临沂印刷包装展
2025第九届杭州国际园林景观产业展览会
2025(第二十三届)南京国际汽车博览会
2025第四届广州国际自有品牌展
2025中国生命科学大会暨2025中国生命科学博览会
2025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博览会
2025中国生命科学大会暨中国生命科学博览会
2025中食展(广州)暨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
2025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
2025中国(上海)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
2025第十九届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
2025西南(昆明)国际口腔设备器材博览会
2025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
2025第26届高联采高校后勤餐饮博览会
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2025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
2025第27届中国冰淇淋及冷冻食品产业博览会
2025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充电设施产业展
2025中国工博会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MWCS)
2025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2025上海工博会-信息技术与应用展/工业互联网展
2025上海工博会-机器人展
2025上海工博会-上海国际过滤材料展览会
2025上海工博会-工业自动化展(IAS)
2025上海工博会-上海国际电池技术设备展览会暨智慧电源展
2025上海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
2025上海工博会-智能电网及电力自动化展览会
展会网
展会网
123展会网微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免责声明 | 在线招聘 | 投诉更正 | 我要投稿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福利申请
Copyright (C) 2018-2025 123展会网 www.123zhanhui.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62079号-1
123展会网 - 提供展位预定,门票咨询,展会信息发布,展台搭建,酒店预定,兼职服务,展具租赁等展会行业一站式服务【东莞市盛佳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按月份筛选 查看展会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按行业筛选 查看展会
电子电力 机械工业 消费电子 光电广告 通信物联 建材五金 汽摩配件 能源冶金 环保水务 安全防护 医疗保健 化工橡塑 暖通制冷 印刷包装 交通物流 家居家具 针纺服饰 体育娱闲 礼品工艺 食品饮料 母婴幼童 文化教育 酒店旅游 农林牧渔 贸易商业 百货特卖 其他行业
按城市筛选 查看展会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杭州 义乌 成都 武汉 长沙 东莞 重庆 福州 厦门 南京 青岛 苏州 南昌 西安 中山 临沂 兰州 银川 昆明 贵阳 宁波 合肥 太原 沈阳 济南 东营 长春 拉萨 烟台 廊坊 大连 郑州 南宁 海口 唐山 天津 赤峰 石家庄 哈尔滨 澳门 香港 台湾 其他
链聚绿色新动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链聚绿色新动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链聚绿色新动能,赋能新质生产力。记者从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了解到,宝山区积极承接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打造以碳中和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的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正通过绿色低碳供应链先行先试,壮大绿色低碳服务业,引聚碳服务机构,推动产业升级。
 
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建筑业绿色发展成效将对相关行业推进节能降碳产生直接影响。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转变建造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成为建筑业绿色升级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陆续研究出台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然而,根据中国中冶从2014年起的调研,绿色建筑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相对容易满足标准,但在施工过程中,受不同资质的施工方对材料和施工细节的把控能力影响,工程质量差别较大。同时,各地尺度不一,没有强制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申报。为此,中国中冶建议政府部门在竣工验收阶段加强监管,组织第三方进行评估,推动绿色建筑从图纸变成现实。
 
2021年,中国中冶碳排放评估认定中心在北京成立,提供碳排放核算、碳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减碳方案和路径规划等技术咨询服务。眼下,中冶检测上海公司作为绿色低碳领域具备综合检验检测和认证能力的中央企业,在宝山区设立中国中冶(上海)碳排放评估认定中心,将围绕建筑低碳和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创新、成果应用及推广开展工作,助力宝山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同步设立上海(宝山)绿色低碳评估认证研究院,旨在为宝山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绿色低碳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技术咨询、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解决特定技术问题。“工业建筑所涉及的系统设备工艺更复杂,碳排能耗相对民用建筑要大得多,更需要从建筑设计到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严格把控。我们希望在工业建筑应用场景丰富的宝山区试点,形成相关标准,更好地为建筑工程领域低碳转型赋能。”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为碳足迹量化提供技术支撑
 
当前,中国企业正逐渐加大对产品碳足迹的关注,尤其是出口型企业,面临巨大的碳足迹量化需求。然而,我国碳核算相关的能力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国内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披露与认证工作的开展有待突破。
 
今年5月,国内首个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为企业降低门槛、低成本开展碳足迹核算与认证打开了新局面。为该平台提供碳足迹量化技术支撑的,正是宝山企业易碳数科。
 
按照传统方式,企业需自行构建复杂的计算模型,但事实上,产业链上下游大小企业内部在碳量化领域自身能力参差不齐,非专业人员难以正确搭建碳排放计算模型,无法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易碳数科自主研发的LCA(碳足迹)量化软件“积木LCA云”解决了这一痛点,创新性地以“生产流程数据梳理+积木工序计算模型+工业软件应用”的模式为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精准量化服务。
 
“我们将积木化的工序级、产品级碳足迹核算模型内置在平台系统后台,企业用户登录后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输入和工序模型搭建,应用门槛大大降低,平台也能够大批量快速地实现产品碳核算。”易碳数科CTO洪湃说。眼下,“积木LCA云”已与全球著名LCA软件“openLCA”实现全面互认,标志着这个本土碳足迹核算工具正式迈入国际舞台。
 
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内置风电、太阳能等高端装备类,锂电池等电子信息类,食品、家具、纸制品等消费品类,钢制品、钢制零部件以及各种能源类型驱动的汽车等50余个核算模型。未来将基于企业数据收集、管理、核算、披露、认证全流程应用功能的建设,覆盖上百类产品的核算模型及相关排放因子的生成和应用,逐步实现上海主要产品大类PCR规则的嵌入,支撑国家本土化数据库的建设。

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http://www.123zhanhui.com)


 
打造同济路“绿色经济通道”
 
当前,宝山区正着力提升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的引聚效应,构建以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同步辐射南大智慧城、滨江邮轮带、吴淞创新城的核心功能区布局,打造同济路“绿色经济通道”。
 
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南部片区——启园是吴淞创新城特钢先行启动区的首发项目,也是吴淞创新城前沿产业创新区的重要承载区之一。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有宝山新高度(183米)的超甲级写字楼、有厂房改建的高空间大平层、有单幢1万平方米的臻品独栋等产品,以打造碳中和技术研发策源地、碳中和产业发展集聚地、碳中和技术应用示范区为目标。目前包括易碳数科、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隐功科技、伟寰生物等在内的首批绿色低碳企业已签约入驻。
 
中部片区——互联宝地·滨江园,是一座以总部研发中试为主、产商融合的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现代科创产业园。现已被授牌首批“上海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试点企业”。宝地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致力于围绕宝钢的碳中和产业链产生业务关联,开发应用场景,为绿色低碳产业的企业家提供合作平台。未来将进一步强化高校、宝武产业链、园区载体三方深度融合,积极创建“产学研”聚集示范区。
 
南大智慧城,则与临港集团及质科院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创建区级碳中和产业园。目前已实现浒君科技、碧水云数字等项目落地,正在与中国燃气、奥威科技、腾欣能源等绿色低碳项目进行招商落地对接。

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
展会报价
【<<返回首页导航】
欢迎关注123展会网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