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主题更加突出。聚焦“携手促发展开放赢未来”这一主题,22场
开放主题更加突出。聚焦“携手促发展开放赢未来”这一主题,22场分论坛围绕“开放发展”“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四个板块开展深入研讨;重磅发布旗舰报告《世界开放报告2023》,公布最新世界开放指数并举办专题研讨会。发言嘉宾阵容强大。副国级以上嘉宾8人,省部级68人,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6人,境内外院士(学部委员)8人,知名专家学者22人,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高管118人。政商学等各界发言嘉宾共计345位。创新功能促进“投资中国”。举办“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包括高峰会议暨上海城市推介大会、自贸试验区专场投资促进活动、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多场分论坛围绕推介营商环境、促进贸易投资对接等开展深入研讨,放大论坛综合效应。各方参与度大幅提升。虹桥论坛参会人数超过8000人,为历届之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合作主办分论坛,数量创新高。
五

专业配套和人文交流活动放大展会综合效应
集中举办政策解读、对接签约、投资促进、研究发布、产品展示等各类配套活动122场。其中,由国际组织、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交易团)及中央企业主办的活动占比40%以上。增设配套活动组团观展服务,吸引更多活动嘉宾到展台参观洽谈,进一步强化“以会促展”功能。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大会、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高层级活动已连续多届举办,形成强大品牌效应。贸易投资对接会邀请近4000家展客商参加洽谈对接,达成合作意向416项。组织96场集中签约活动,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项。开展71场新品发布活动,展示142项前沿科技产品。738家机构参与人文交流展示,中外演出团体带来展台活动和公益演出超过200场,相关数量均超历届水平。
六
现场服务凸显科技元素和绿色理念
人员进馆和就餐便利性大幅提升。增设4处直通馆内的安检验证点,电子证件验证通道数量增加45%。在原有商业广场就餐区域外,新增多个临时就餐区,供参展参会人员就近选择,缓解大客流瞬时用餐压力,提升用餐满意度。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增机器人问询导览服务,融合线上问询与线下导览,新颖有趣的“数字进宝”机器人成为观展嘉宾的“随身助手”,实现更佳导览体验。网上供采大厅发挥重要功能。提供信息发布、贸易配对、行程安排等全流程服务,专业观众发布采购需求逾万次,智能匹配展商22万余家次、展品137万余件次。开展“零碳进博零塑办博2.0”行动。通过省间绿电交易方式采购绿电800万千瓦时,首次实现100%绿电办展。鼓励各方记录碳足迹,引领“碳中和”时代风尚。结合低碳环保等热点主题,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打造绿色办展理念传播新载体。
在办好第六届进博会的同时,第七届筹备工作已全面铺开,已举办4场签约仪式,累计近200家企业提前签约参展,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6年来,进博会筹办过程中有无数精彩而生动的“进博故事”。这些故事既是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故事,也是中国与世界实现互利共赢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将在习近平主席致信精神的指引下,矢志不渝地在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三个方面下功夫,全力推进第七届筹办工作,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
以进博会为契机,再奏开放最强音
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进博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的三大定位,充分发挥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推进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不断提高开放水平。
一是推进展品签约落地,创造更大的市场机遇。本届进博会,上海交易团加强精准对接与洽谈,举办了集中签约、政策解读、新品首发等25场配套活动。上海交易团达成意向采购订单95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连续六年居全国各地方交易团首位。意向订单来自35个国别和地区的商品,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上海不断强化“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功能,推进更多进博会展品进入中国市场。比如,发挥全球商品贸易港平台作用,累计促成6000余款进博会同款商品进入国内25个省市流通市场。再比如,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推进“展转保、展转跨”业务模式,支持参展企业通过保税展示展销模式参加进博会。虹桥品汇已累计集聚了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6千多个品牌、8万多种商品。
二是贡献虹桥智慧,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李强总理在主旨演讲中强调要“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商务部、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了“投资中国年”高峰会议暨上海城市推介活动,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汉密尔顿等嘉宾发表演讲,为上海高水平开放提供真知灼见。上海将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上海举办了浦东、虹桥两场分论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兼董事会主席金立群等学界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为浦东、虹桥的未来发展把脉献策。浦东将率先构建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虹桥将持续增强制度创新的辐射力、科技集群的吸引力、产业升级的引领力。
三是加强技术对接,着力集聚创新动能。本届进博会有44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创新特征格外突出。创新孵化专区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个项目参展。其中,上海积极支持北欧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启迪之星等3家平台企业,携来自北欧、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80余个优质项目亮相。“聚前沿·创未来”创新孵化专场活动上,发布了《上海科技创新政策服务指南》,助力创新企业孵化发展。国家会展中心云集全球产品、技术的同时,上海临港则集聚了全球“最强大脑”,在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同样是第六届,两者相通的是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
四是拓展务实合作,助力更加包容共享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李
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